(手机打字,存交流。散笔)
前日的文章,在城市书房微信群里发了一下。素日内敛,极少在群里发自己的文章,这一篇发出,是确实写完后内心特别明朗。也期更多人看到。
徐州作家郭运菊大姐回:“好人一生平安!感动这美文,诠释了真善美的真谛。”
晨报主任记者张瑾老师回:“一位哲学家说,善良的回报就是善良,因为你得到了善良,这本身就是一种回报。”
且贴了此前她一篇文章片段。
善良,是生命美好的模样我回瑾:“善良的人,有时需要从处境中跳出来审视自我,把名利得失都放下,方能明白善良本身即是幸福。”
瑾回我:“相如其人,声如其人,从上周不疾不徐的茶会主持,领略到由心的淡定和良善。”
国七弟子慧娟微信转发时写到:
最近在追着看我敬爱的亲爱的房老师的文字,有感:
上天决定不了善良的人会经历什么,可她会先奖赏一颗丰盈的心,让我们在尘世中时刻可以捕捉到身边的幸福。
还有一位书院弟子写道:
善良的奖励,并不一定是功利性的获得,那太偶然,太不可期。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本身,就是对善良至深的奖励。“长在心底的善良”,是美好人生的必须。特别感谢老师这段话!
一直以来看到那些善良很快获得物质回报的文章有时就感觉似乎不是那么舒坦!愚钝的我看来善良是落在心里的种子,行善是善良的种子自然的生发而不是为回报而做!!感恩老师一语点破心里特舒坦!
张瑾老师文中的范老师,我的少女时代在工人诗社认识的。范老师多年帮助一位白血病女孩,女孩走了后,范老师的组诗《致暖暖》深深感动了我。
当时媒体报道一女工掉入烧碱池,全身烧伤,社会捐款的数十万,当时已花光,医院因后续医疗费不能跟上,就将女工丢在了锅炉旁。
范老师去看她多次。我一向心软,探看后,更不忍。无人照顾的陌生姐姐,只能躺在黑乎乎的
往事随风。范老师却是瑾记者多年的忘年交。瑾告诉我,老范已八十了。瑾说:你们是一类人。
内心柔软。是生命的恩赏。越过苍茫岁月,依然彼此望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