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早上就接来了一番质问,心情糟糕透了。
遇见这样的家长,我实在无法理解,孩子难道是我的吗?老师用心的督促反而成为其“责难”的理由。
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今天一天都在平复心情中,早上我想了三种解决方法,两种已经实施,一种还在酝酿,晚上还来了惊喜。
方法一:立即告诉搭档。其实并不是让为了让他和我一起分享焦虑,而是作为一个和家长沟通的方面,家长出现了这样的想法,必须要让班主任知道。我随即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他给我的结果是:以后尽量少发练习,不给自己添麻烦,咱也省点儿心。咱忙的不得了,还落埋怨,图啥了这是?
方法二:作为研讨案例。我知道我们的案例都是来源于生活,更来源于我们身边的同事、朋友以及家长。首先,这件事首先久久不能平复的心情,让我对这件事情有了其他的看法:究竟是我作为老师的失职,还是家长的别有用心?如果是家长方面的问题,那么我把这个事情就当成人生中一点小波澜。如果真的是自己教育上的失误,勤加改正。
我把这个情况编辑文字发给梁姐姐,并且询问他。这个案例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 ,是我当老师时间短,也没有当班主任,接触的“奇思妙想”的家长比较少还是其他原因。姐姐告诉我:很有研讨的价值。很是期待这一篇研讨的出炉。
方法三:心理沁诉站。还在酝酿中。
晚上,和家长聊天,实在忍不住和家长说了这件事:家长没有评判谁对谁错。只是在安慰我、宽心我。其实看见他们用心的对待孩子的学习,我已经没有那么的急躁了。何必为了“一颗老鼠s坏了一锅粥”呢?
案例原文:
李同学二年级插班,学习态度端正,基础知识当堂即可掌握。
但是和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出现问题:网课期间作业一次也没交,给家长打电话,直接拒绝电话,随即发当天作业;在日常家校沟通联系中,总是拒绝电话。
但她有问题时,直接问:“群里谁是某老师,出来说话。”班主任说“有事私聊我。”其回复“为什么私聊,又不是见不得人的事?”。
老师让学生坚持每日读书,考虑到学生不会用钉钉,所以都是微信私聊发于老师。一方面督促孩子真正读书,另外一方面可以解放家长,老师也可以有针对的指导并做读书记录。李妈妈只说“我们有读书。”这次又过来说:“读书为什么总让私发,我头一次遇见人家都是让读没有让私发,你让拍视频能拍到清华北大吗?”
老师在遇见这样的家长,实在无法理解,寻求大家的帮助,是老师布置读书形式有误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希望大家给予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