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河南白马寺门上贴着一副对联:“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宽,只渡有缘之人。”
天雨下得再大,所滋润的生物再多。如果这棵草没有根部,那它也只能被冲毁。佛法虽然广阔无边,但终究只会渡化有缘的人。
所见所遇,皆是见识。所得所获,皆是缘分。
一个“缘”字,便写尽了我们的一生。有道是“缘起风来天地涌,潮落人间世事空。”一切缘分,皆是命中注定。
特别在人到了40岁之后,我们会慢慢地发现,缘分这种东西,该它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它永远都不会缺席。而不该它到来的时候,不管我们怎么恳求,都无济于事。
说得直白一点,上天想要渡你的时候,你就像小船一般,快速地达到心之彼岸。上天不想渡你的时候,不论你怎么挣扎,也没有太多的作用。
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在45岁到55岁这十年,上天会给你这几个“提示”,渡了无数人。
02
45岁之后,你会发现“成败”不过如此
杨慎在《临江仙》中写道:“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世间的是是非非,成败得失,到最后,都是一场空。远处的青山依旧挺立,千年不变的夕阳还挂在天边。其实,变的,只是我们自己罢了。
成败,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
中年之前,我们会为了所谓的功名利禄而拼死拼活,完全没有想过这所谓的功名利禄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们只是觉得,有钱有势,才是普通人该有的追求。
中年之后,我们会逐渐看透,无论是有钱人也好,还是有权人也罢,最终都会有离开的那一天。既然如此,人世间的成败,不过是人生的点缀而已。
人,没必要整日为了成败得失而忧愁,更没必要为了一时的不幸而伤感。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一切的不惑以及天命,都归于这四个字,那就是顺其自然。
03
45岁之后,你会逐渐“不争”。
林语堂在《风声鹤唳》中写道:“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人与之不争。”
争,是一种能力。而不争,则是一种智慧。有太多的人,在人世的名利场当中争个头破血流,到头来,也不知道得到了什么。
况且,一个人争得太多,不仅会惹来别人的针对,甚至会受到别人的排挤,本就是“自讨苦吃”的事儿。
年轻的时候,我们需要去争,就像刚到森林的猛虎一般,总想着虎啸山林,成就一番大事业。如此,多碰壁,也算是人生的历练了。
中年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去争的,反而像水一样,慢慢地流动,从不着急,从不暴躁,反而多了长久的耐心。因为我们知道,这世上所有的事物,都是争不来的。
属于你的一切,永远都会来到你的身边。而不属于你的一切,哪怕你再强求,也不过是一无所得罢了,又何必有太多的执念呢?
04
45岁之后,你会接受自己的“命运”。
周国平曾说:“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记得以往的自己,总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的人都需要围着自己转。后来,才慢慢地明白,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人罢了。
虽然说我们有所失望,但我们还是觉得,自己能够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殊不知,无能为力,才是常态。
人,只有经历过了“不是世界的中心”以及“无能为力”这两件事的刺激,才会慢慢地明白,接受平凡的命运,也是一种勇气。
懦弱的人,永远都不会接受自己的命运,还是沉溺于幻境当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欺欺人”。可再自欺欺人,也无法改变现实。
所以说,接受自己的命运,那是所有人“知天命”的体现,更是上天赋予我们的磨砺。
05
45岁之后,你会“活在当下”。
丰子恺先生说过: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这样,人生!
人,不能让心意紊乱,不能被情所困,也不必畏惧将来,更不要一直沉沦于过往。一切的一切,都是没有价值的。
最有价值的,其实就是当下。
当下,就是过往以及未来的交织点。既然我们无法改变过往,也无法预知未来,那我们就只能在当下,默默地努力,默默地做好自己的本分。
尤其是到了中年的人们,明知道勉强会痛苦,明知道有些事儿完不成,那我们为什么不放过自己,成为当下的普通人呢?
放过,是上天给我们最好的礼物。一念放过,万水千山。一念执着,沧海桑田。
借用这么一首诗:“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一切,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