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秋天,赵树理回到自己所熟悉的太行山,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农村生活。村里有个小青年写了一篇文章让赵树理指导。赵树理看了一遍说:“你先改一次,明天让我看。”第二天,小青年把稿子改好,送给赵树理,他看了一遍,说:“你再改一次,明天送给我。”第三天,小青年又把稿子改好了送来。赵树理看了一遍,说:“我看你会改,再改一遍。”第四天,小青年再次将稿子送给赵树理,他看了微微一笑,说:“你改的有门路,再改一遍。”小青年应声而去。第五天,稿子再次改好,赵树理夸赞道:“你的耐性真好,再改一遍,行吗?”第六天,赵树理满意地说:“好了,弄个信封,把它寄到《山西农民报》去。”小青年对赵树理说:“你光叫我改,改,改。你是大作家,那么多写作经验为什么不给我讲一讲呢?”赵树理说:“我已经把我的真经全部传给你了。”
著名诗人、散文家何其芳先生说:“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我们可以把创作一篇文章比作肉身,那么反复修改的过程,就是在给它注入灵魂,使它真正有了生命。
那么,如何“修改”,才能让我们文章愈加精彩呢?
1.转换身份,仔细挑错,大胆删除。
修改文章的时候,我们要换一个身份,像看待别人文章一样去挑错。首先,确认一下自己文章的主题。然后看小标题、选材是否都围绕这个主题开展的,如果不是就要果断改进。千万不能因为觉得选材精彩就不舍得删掉!
其次,拆解文章结构,判断逻辑是否合理。在这里我推荐大家一个方法,就是拿出之前的提纲,对照文章进行梳理,确定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是否准确。如果不合理,那么就要大胆的改。
最后,全篇通读,修改掉多余的助词,如“的”,没必要的形容词,还有拗口的词语,也全部改掉。
我们一定要不怕“删”,不惧“改”,再这个反复的过程,就像在雕刻美玉,修去多余的部分和瑕疵让文章绽放光彩。
2.斟字酌句,推敲润色
将明显的问题修改完后,就要开始“润色”,这相当于化妆的过程。第一步,再次通读文章,将不符合语言习惯的句子修改过来。做到这点,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度一些名人代表作,让自己写文章的表达方式越来越规范。
第二步,巧用“修辞”。就是说,让文中描述的句子变得生动、形象,增加艺术想象力。 这需要我们平时多学习修辞知识,并且多去使用,还要积累一定的生活素材,才能让我们的文字更加生动。
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也曾说过,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改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我们现在掌握了修改文章的方法,将它运用到写作中去,一定能让自己的文章大放异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