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7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7

作者: 南宛布衣 | 来源:发表于2020-04-24 22:49 被阅读0次

    作者不厌其烦地强调“所有这些合作网络,不管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还是秦朝和古罗马的帝国,都只是‘由想象所建构的秩序。”公元前1776年《汉谟拉比法典》还是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莫不是人类合作网络共同完成的“由想象所建构的秩序”。

    作者还说“一开始,英文讲到人人生而平等用的词是“create”(创造),但生物并没有“创造”,而是演化。演化铁定没有“平等”这回事,所谓平等的概念,是与“创造”的概念紧密相关。演化的基础是差异,而不是平等。每个人身上带的基因码都有些许不同,而且从出生以后就接受着不同的环境景程 ,发展出不同的特质,导致不同的生存概率。“生而平等”其实该是“演化各有不同。”

    最后,作者谈及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发现这些观念比如皇权、人权等不过是种想象,当大家都不再相信,岂不是社会就要崩溃了吗?这个问题真得很重大。讲到“神”观念,伏尔泰就曾说:“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神,但可别告诉我的仆人,免得他半夜偷偷把我宰了。”大革命时期法国的变色龙政治家塔列朗总结自己几十年任职的经验,表示“刺刀确实可以做很多事,但想安心依靠它可是不太容易”。

    很多时候,一名牧师的效果在大过一百名士兵,而且更便宜、更有效。如果人们希望某个由想象建构出来的秩序能维持久远,大部分的人(特别是大部分的精英分子)就必须真正相信它。 这也是精英阶层中没有共同理想认同观念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潜在危害性很大的原因了。

    二千多年前的孔子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国之大事,在祭与戎”,就是说国家的大事有两件,一个是祭祀,与礼教秩序规范连接在一起,另一个是军事,跟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直接相关。这里提示了从古至今未变的软硬统治术,硬的武力和软的教化其实本质目的是一样的,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祭祀为什么需要一大堆严格的礼仪规范,政事活动为什么摆脱不了繁文缛节,其最终答案有在这里。

    仪式、规矩、典章就是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神秘化,即使达不到神秘化的效果,例如公职人员就职的宣誓,也要形成内心被“由想象构建的秩序”包裹,由此产生生活乃至生存的仪式感、庄重感,即使你心里一开始并不认同这个秩序,只要仪式感一直存在,总会有不少惭惭倾向于认同,这是政治领域的“日久生情”。

    作者最后提到了“监狱的高墙”这个句话,是很贴切的。要人们怎么才能相信这些秩序?

    第一,对外的说法绝对要坚持它们千真万确、绝非虚构。永远强调,这种维持社会稳定的秩序是个客观事实,是由伟大的神或者自然的法则所创造。

    第二,在教育上也要彻底贯彻同一套原则。从人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要不断提醒他们这套想象建构出来的秩序,要在一切事物中融入这套原则,不管是童话、戏剧、绘画、歌曲、礼仪、政治宣传、建筑、食谱还是时尚。作者还是列举了三大原因,简单说明怎样让人类不会发现组织生活的种种秩序其实是想象。一是想象建构的秩序深深与真实的世界结合。主要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强化这种。作者举了一个建筑空间中私人空间大小与个体价值认同度相关的例子,挺有启发性。二是相像建构的秩序塑造了我们的欲望。甚至那些人们以为深深藏于自己内心的渴望,通常也就是受想象秩序的影响。个人欲望也就成为虚构秩序最强大的守护者。消费主义告诉我们,想要快乐,就该去买更多的产品、更多的服务 。浪漫主义告诉我们,为了要尽量发挥潜力,就必须尽量累积不同的经验。这就要体能不同的文化、气味、美食和商品、服务。例如,旅游来真正卖的可不是机票和饭店房间,而是旅游中的经验。一如古埃及精英分子,现在太多数人一生汲汲营营,也都是想盖起某种金字塔,只不过这些金字塔在不同文化里会有不同的名字、形体和规模罢了。三是想象建构的秩序存在于人和人之间思想的连接。想象建构的秩序并非个人主观的想象,而是存在于主体之间(inter-subjective),存在于千千万万共同的想象之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类简史》读书笔记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kc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