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作者: 普渡pd | 来源:发表于2018-10-12 22:11 被阅读0次

    1

    在妈妈眼里,小敏一直是个乖巧文静的孩子,挺让爸妈省心的。

    最近,小敏放学回家后的话变少了,一回家就躲到房间里。妈妈问她是不是心情不好,她只说“没事,挺好的”。

    妈妈心里总有一块石头,落不了地。

    阿哲打小就是一个比较调皮的男生,喜欢到处跑、整天邋里邋遢的,但是被妈妈说几句也就不敢皮了。最近他的胆子越来越大了,甚至开始跟妈妈顶嘴…

    妈妈:“阿哲,不要一直玩电脑了,休息一下眼睛,听见没有?”

    阿哲:“我写作业的时候怎么没听你说不要一直看书了?”

    妈妈总能被他怼的火冒三丈。

    面对这个,不再时刻要粘着妈妈、对大人言听计从的孩子,我们一下子不知所措,越来越能感受到:孩子长大了,越来越不听话了。

    其实,这些让家长“焦虑、恼火”的变化,都是孩子成长的正常过程,是心智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父母引导孩子走向独立自主的绝佳契机。

    2

    亲子间最大的误会:“我的孩子叛逆了”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的自我意识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并不断发展。到三年级时自我意识的发展到达第一个平稳期,我们也通常将三年级看作青春期的开始。

    青春期往往来得很“突然”,孩子的变化容易让大部分家长走进这样的误区:把孩子的自我意识和“叛逆”等同起来。于是父母不自觉地抱怨:“孩子变得太快了,话都说不上几句了。”

    一旦陷入这种误区,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意识里让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

    因为,把与孩子的沟通问题归咎为孩子叛逆,是亲子间最大的误会。

    卢梭曾经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这三种方法非常“有用”。但是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萌发,这三招只会越来越无力。

    然后我们会怎么做呢?我们会讲更多的大道理、发更大的脾气、制造出更多的自我感动。

    很难认同对吧?但这确实是真相。

    这样的沟通错误你有没有犯过?

    ■1.交易式沟通:常为一问一答,而答者显然不愿继续对话

    “作业写完了吗?”“恩”

    “什么时候考试?”“后天”

    “明天去外婆家吧?”“好”

    ■2.指挥官式沟通:常为命令式语句

    “好好复习,少看点电视!”

    ■3.道德家式沟通:冷冰冰的说教,没有温度

    “这种情况没什么大不了,避免情绪化,很好处理。”

    ■4.救世主式沟通:对孩子爱护有加,单向付出

    “有什么事你告诉我,我去替你跟老师说。”

    ■5.法官式沟通:公正有余,而人情味不足

    “不管你有什么理由,你错在先,就要接受惩罚。”

    ■6.贴标签式沟通:因为个别行为轻易给孩子下判断

    “你总是这么粗心大意,以后会吃亏的。”

    ■7.心理学家式沟通:理性分析,但给孩子带来压力

    “造成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一是……,二是……”

    ■8.粉饰太平式沟通:语言乐观,但却触不到孩子内心

    “这不是什么大事,睡一觉起来就好啦。”

    很多时候,我们有照顾孩子情绪的意识,但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容易被各种看似有道理的理论带跑偏,导致事半功倍。

    3

    “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朋友”是个伪命题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和孩子做朋友”成为了亲子关系的最佳答案。而实际上,这句话误导了太多人。

    且不说老生常谈的代沟问题,光是所处环境的不同,就够烦恼了。

    现实中,孩子每天在学校和同学老师相处,而你或是在家跟邻居聊天、或是在公司跟同事打交道,不同环境的人气场是不同的。

    网络上,孩子不仅玩QQ、微信,还会逛微博、贴吧、知乎等各种社交平台,而你可能从朋友圈就能看到全世界,你们获得的信息是不同的。

    比如,你知道skr、bhys、zqsg都是什么意思吗?

    (ps:skr是说唱里的一个拟声词,被吴亦凡带火。bhys和zqsg则是汉语拼音的缩写,分别代表不好意思和真情实感。)

    信息的不对等,让“成为孩子的朋友”变成伪命题。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父母最需要担任的角色是“引导者”而非“朋友”。实际上,父母要做的远比朋友要做的复杂且重要。

    孩子在这时受到的教育,会决定他们一生的性格基础。而良好的亲子沟通和父母的正确引导,能够帮助孩子获得正向、积极的成长,形成健全的心理。

    道理,是要讲的;脾气,也是可以发的。但是要注意表达的方式,就像给药裹上一层糖衣,道理和脾气也要穿上一层“糖衣”。

    “糖衣”的制作方法说起来也挺简单,主要有3个秘方:

    1.用鼓励的话代替贬低的话,激将法千万别用在正在发展自我意识的孩子身上。

    2.用选择式的、询问式的话代替命令式的话。

    3.不能光说好话,可以遵循黄金4:1法则,即让孩子感觉到(而不是你自己感觉到)你对他好四次,再做一次原则性管教。

    4

    脱离成长轨迹的教育方法都是耍流氓

    上面这些理念,是由掌握顶尖学府理论、拥有18年实践经验的陈遥老师总结出来的。

    陈遥老师说:“沟通是教养的起点。没有好的沟通,提升孩子学习动机、协助处理压力、帮助戒掉游戏等,都失去了基础。”

    那么,陈遥老师到底是谁?

        她是理论扎实的资深专家

    凭借优异的成绩,陈遥老师从家乡宁波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就读,期间,由于受到香港大学教授的影响,她开始接触家庭辅导相关的专业知识。

    2005年陈遥老师毕业,香港领先的社会福利体系及华人社会的背景条件,让她决定前往香港继续深入学习社会工作的相关内容。

    陈遥老师获得的各种证书

    在港研读期间,陈遥老师就读于亚洲排名前10、世界排名前50的香港中文大学。除了获得优秀内地学生奖学金外,她还是港中大硕士研究生中第一个留港就业的社工,也曾是港中大社工系最年轻的督导。

        她是经验丰富的实践者

    从接触社会工作至今,陈遥老师已经从事儿童青少年和家庭心理辅导18年,协助超过10000个孩子成长,经过她深度辅导的家庭个案超过1000。

    此外,她还是香港及加拿大联合认证家庭治疗师和香港政府注册社工。

    陈遥老师创办了香港内地留港社工发展协会,现担任香港宋庆龄教育学院培训总监、香港专业辅导协会副院士,同时兼任上海名校班主任的培训老师已超过3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干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ln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