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升沧海》最新剧情,曲泠君杀夫,太子被构陷,结果最后案件水落石出,太子妃却被贬为庶人。
这一切,皆因太子妃因爱生恨,在其位却无远谋所致。
太子妃在剧中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因为,她没有任何家世背景,却能身居储妃之位。这一切皆因双方父母早前订的娃娃亲。
文帝起事之前,在乡野间时与其父所定娃娃亲。后来,文家建政立国,皇帝为了遵守约定,故而在太子成人后,依然让太子守约娶了这位故人之女。
虽然在这之前,太子已有一位心上人,而且还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曲泠君。
孝顺的太子,为了完成父辈约定,不得不娶了太子妃,并承诺会与太子妃相守一生。
奈何,太子妃一直觉得太子忘不了初恋,自己得不到太子的爱而怨恨曲泠君。
十几年来,她瞒着太子,私下以太子之名给曲凌君送贴身之物,导致他们夫妻感情不睦。曲凌君屡屡挨打,最后致使梁尚被杀,太子被人构陷。
事情败露后,心机深沉的太子妃被废黜,贬为庶人。
程少商来看她,太子妃却不知悔改,以为少商和其他人一样,是来看笑话说教的。其实少商只是来感谢,当初太子妃对自己的善意。
尤记得太子妃刚刚出场时,公主贵女们私下议论,对她毫无尊敬之心。在别人的嘴里,她便是那既无背景,又不得太子宠爱的储妃。
且她身边也无要好知己,哪怕是那些贵女对储妃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可想她平时过的有多压抑。
同病相怜,见到初入宫的少商,备受欺凌,她便对程少商生出亲近之心。
本以为太子妃同皇后一般,性情随和,与人和善,不料却是个步步为营,心机深沉之人。
比如,文帝赐太子虎符,太子整日惶惶不安,她便向太子提议,由其堂兄孙胜送出东宫,结果导致虎符丢失。
虎符丢失,本就是涉及东宫生死的大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尤其闺帷妇人。
然而,她却故意将程少商请来东宫,引程少商替太子解决丢失虎符的困境,导致凌不疑为了保护心爱的女人,不得不送出霍氏虎符。
由此可见,太子妃心机之深,计谋之远不在男子之下。
但有时,太子妃的一些行为看起来又是鲁莽愚蠢的。虎符事件,太子私会初恋事件,太子妃的做法,都差点导致太子这个储君异位。
再比如,她在皇后寿宴时向皇后献宝,却说花的钱多,让本就提倡节俭的帝后好不尴尬。最后,还是少商及时替她解围。
想想她施展的一些计谋,再结合她有时的愚蠢,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扮猪吃老虎的感觉。
都说,透过一个人的眼睛,便可知此人的心思。仔细观察太子妃的眼睛,有神犀利,完全不似蠢笨之人,所以她多半属于有心机之流。
可结合她前后一番作为,最后结局却是沦为庶人,又不得不让人沉思。
所以,联想她的出身,最后总结,她也只不过是一个有小聪明却没有远见的寻常妇人罢了。
为一时得失而去谋划,却没有深谋远虑。究根结底,她所做一切,都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如果没有太子的尊荣,何来太子妃的一切?
如果这一切都归咎于太子妃因爱生恨,可见她也没有多深爱太子,只是一直觉得,那些出身高贵的人,包括太子在内的所有人都瞧不起她,以得不到夫君全部的爱为名义,为自己的自卑,自怨自艾找借口罢了。
其实,太子对她并非全不在意,从东宫侍卫首领是她的堂兄孙胜,就可看出,太子对她还是尊重和在意的。既使凌不疑多次谏言,换掉孙胜,太子均未采纳。
倘若太子妃能有甄嬛一半的才智,相信她会看得更远,定会得到更多的宠爱。
因为太子只有她一个,并未迎娶曲泠君进门。哪怕没有宠爱,以太子仁善的性格也会与她相敬如宾,如文帝对皇后一般尊敬。
如若太子妃如吕雉一般有更远大的目标,足够的深谋远虑,也不会因一时的失意而放弃大好前途。
好好辅佐太子成为一国之君,她便是国母,一国最尊贵的女人,她又何尝不是母族的荣耀呢?
说到底,还是太子妃自身格局太小,做事只顾眼前,不思长远所致。
当初,她既知太子心有所属,更知一入宫门深似海,便应当明白,深宫女子当先谋生再谋爱,哪怕没有爱,夫妻彼此尊敬,互相成就,又何尝不是一种最亲密的合作伙伴呢!
注:图源剧照,侵删!
(注:本文为浅小麦原创,欢迎订阅关注,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未经授权,抄袭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