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3-6岁,1 不要嫌烦 2 正确对待孩子的自言自语

3-6岁,1 不要嫌烦 2 正确对待孩子的自言自语

作者: 征途漫漫学会悦纳 | 来源:发表于2023-02-03 07:39 被阅读0次

孩子3-6岁这个阶段,是孩子一生当中,人格塑造、性格培养、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作为老师和家长必须留意下面九点:

1、不要嫌烦

首先父母一定要接纳幼儿这阶段的话多现象。

语言的发达必须经过“听与说”的阶段才能完成,所以成人应为孩子确立正确的说话典范,同时也要当幼儿忠实的听众。

尤其是不要抑制幼儿说话的欲望,父母对他们的话要表示关切,请多制造些愉快气氛;而例如“罗唆!”“闭嘴!”等禁止幼儿说话的态度是要尽可能避免的。

如果家中有客人,成人担心他们会影响谈话时,可先告诉他们:“等一下再听你说好不好?”让他们养成等待的习惯。

一些孩子在家里和熟悉的人面前很愿意交谈,但面对陌生环境时,就变得内向害羞、不愿开口,这时候大人也许马上急躁地说:“在家不是讲得很好吗?现在怎么搞的?”

面对这种现象,家长耐心地等待与接纳也格外重要。与其说是孩子不说话是自身存在的语言问题,不如说是社会性的问题。只要让他们习惯不同的人和环境,自然就可以慢慢克服这种障碍了。

还有一些儿童在学习语言的初期(一般在3岁左右),在接触到一些脏话或者带有诅咒的话后,喜欢不分场合地使用,越是被制止就越喜欢,令人不能接受的字眼就会经常脱口而出。这时候大人不要太在意。若因社会化禁止他们说粗话而干涉他们的交往,反而等于禁止了他们的生活。当孩子第一次说粗话时,父母不妨对他说:“这句话不好听,不应该这么说哦!”

然后教导他正确的说法;如果以后再听到他说粗话就故意闷不吭声,让他以为这种话无法与大人沟通,自然而然就会改掉了;如果大人因此大惊小怪反而会造成反效果。

幼儿是不断在学习新词汇的,只要家人使用正确的语言方法,粗话的新鲜感很容易就消失了,大人不用太在意。

2、正确对待孩子的自言自语

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会有自言自语的情况,家长也可以不必担心。

这种自言自语是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又被称为“自我中心言语”,是孩子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平时我们用于交流的话被称作外部语言,而不出声的在头脑中用以思考的话则是内部语言。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己具备了一定的外部语言,但还没有形成内部语言。

这样当他们思考问题时,往往要借助外部动作或语言的帮助。自言自语是孩子从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过渡的形式。

孩子在游戏时,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话,用语言补充行动,用语言指导行动。孩子自言自语时,往往不需要别人回答,当他们想出办法时,还会自言自语他说出。

因此,当大人听到孩子自言自语时,大可不必担心,也不要厌烦,更不要阻止孩子的自言自语。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言自语现象将逐渐消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6岁,1 不要嫌烦 2 正确对待孩子的自言自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og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