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21.10.13,晚上8.06,记录昨天和今天。
周二信息课
周二上午上课,下午外出,所以原定的4节课,只上了2节,另外1节调课,1节代课。
上了5.4两个班级。
5班相对进度较快,已经进入键盘练习的第二课,使用网络平台实操键盘输入,学生基本能自行进入网站,到指定的页面开始练习,下节课一上来,先熟练一下键盘后,就进行打字游戏。
4班进度较慢,课堂中插嘴的学生多,个别学生话又多又没有自觉性,有点头疼。鼠标学习结束,初步认识了键盘的分区及基准键,但还没有开始摆放双手。
周二探究课
一直被遗忘的3班,终于上课了,主要完成了点亮小灯,亮红绿灯的内容。3班整体效率不低,学生能较好地开展活动,也不会出现话太多不能控场的情况。
周二下午外出中心组会议,可以早早回家。
周三又是一天在外面,上午电视台课程讨论,下午教研活动听课。
电视台课程讨论
课程讨论,头脑风暴,我感觉就是情境、技术、工具如何有效融合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是先把技术(包含知识)的框架先理清,对知识能力的要求进行分层,再匹配核心素养,最后捏合成项目活动。
这里我觉得有困难的还是如何最后形成一个项目活动串起不同的板块。
周三教研
下午的教研活动,是关于文具的,项老师也是学科中心组的老法师,第一次听项老师的课,一看教案和设计就觉得项老师一定以前做班主任,角度非常贴合学生,而且确实是学生真实生活真实问题,因此即使选择了一个很难的“辩论”技能,也依旧让许多同学活跃异常,不断地冒出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就让我想到了目前我在做的探究和社团,探究一直持续做灯的主题,后续还会再利用这个灯与声控、光敏结合,所以是否我也应该梳理清楚我的这几个板块之间如何承接,如何递进,如何更好地体现探究的三个阶段呢?
社团的这个项目中,目前我也是以我为主导的在设计,但是很明显立场应该多给学生,所以如何体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主动性呢?如果能把数据用到生活上,下个课结束后的实践活动是否能很有效地达成上课学习的效果呢?其实我有很多忧虑。
这两天构思后续的两个比赛
下周的作业设计比赛,双十一的中青年教师评比,我都是围绕信息科技学科做,这次我想选择文件管理这个单元,虽然这个单元已经出现过很多好的课例,甚至市级一等奖也是文件管理的,但我依旧觉得不够。
不够的地方是,学生的学习逻辑,是否按照我们预设的这个思路学生是舒服合适的,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他们更希望如何学习这个主题?其次,从个人在文件管理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文件及文件夹命名、后缀名的意义、属性中时间的三个不同名称、这些概念性的东西,学生如何学习才能理解而不只是简单的知道和记忆呢?
在昨天翻看知乎的时候,突然看到了几条关于后缀名的文章,里面就提到了后缀名存在的意义,有观点说是给计算机看的,有观点说是给用户看的。后缀名的意义是为了定义文件的类型,而定义文件的类型又与文件对应打开的软件直接关联,而打开的软件正好又是文件显示时的图标的样子。这些在已有的内容中,并不着重说,但我觉得还挺重要的,首先涉及到文件保存时,能否不要后缀或删除部分后缀?会产生什么后果?其次是后缀在错误的情况下,能否用已知的软件打开?(这点是可以做到的,只要自行选择打开的软件即可)第三,能否把我说到的这两个问题,作为作业或课堂的引入,展开学习呢?
所以我还是应该把这个单元的所有需要学习的知识全部罗列出来,再重构核心概念做展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