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几两之后,脸上白里透红,心情畅通无阻,这样的状态,必须是喝了几两之后才能降临于我身、我心的。
最近在读费勇老师的《人生真不如陶渊明那一杯酒》,顾名思义,这本书讲的是陶渊明和他的酒。
陶渊明和酒在一起,这样的书不看内容,光是书名就把我诱惑和征服了。对我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我也爱酒,非常爱,甚至可以说,它是我赖以生存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所谓别人会如何评价和看待一个这样爱酒的女人,因为只有我自己知道它赋予我的力量。
我也会时常有这样的无奈和感慨,是啊,我的人生,真不如我手中那几杯浊酒……不如它的干脆利落,也不如它的自由洒脱,更不如它的真诚热烈。
一杯又一杯的酒,听我诉说;
一杯又一杯的酒,笑我懦弱;
一杯又一杯的酒,暖我心窝;
一杯又一杯的酒,伴我沉默;
一杯又一杯的酒,渡我过错;
一杯又一杯的酒,使我重获;
重获清醒的勇气,
重获继续的决心,
重获不死的倔强;
重获生命的热烈。
书中说:“陶渊明的喝酒,不完全是借酒消愁,更不是借酒装疯卖傻、逃避现实。”,深以为然,没有人喝酒是为了逃避什么(至少我不是),相反,正是因为心中知道清醒的必要性,才会大无畏的去喝那么一杯,正如我以前说过的,成年人的崩溃,是发生在思量好了崩溃之后该如何面对生活之后的,也就是说,想好了醉后该怎么做才敢去醉。(这里的醉不是烂醉如泥)
接着书中又说道:“喝酒喝出了生命的趣味,这是陶渊明的境界。喝酒对于陶渊明来说,就是一种日常生活,一种可以体味生活之味的途径。陶渊明把自己放在了宇宙这个大格局里,在宗教和儒家之外,找到了另外一种活法,一种更理性更自然的活法,一种不受世俗拘束的活法。这种活法最高的原则是“真”。”。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在给自己的嗜酒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然而,有的人是因为爱喝酒才喝酒,有的人是因为爱酒才喝酒,有的人喝酒就是纯粹的为了喝酒,而有的人喝酒,是为了体验到更多生命的乐趣和更真切的自己,所以我以为,爱喝酒而喝酒和爱酒而喝酒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境界,二者之间或许会有联系,但却未必会相互影响。
相较于与亲朋好友们共饮,我内心实际上更愿意独饮,当然了,这并不是说我不喜欢和他人一起喝酒,我只是认为,独饮,更能体会到喝酒之所在、所感和所思、所悟。(无所谓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为什么会很疑惑和不解为什么我一个人坐在那儿也能喝个几杯……)
当我在书中看到说“陶渊明喝酒往往是一个人喝酒。他不是那种很热闹的喝酒,而是独饮。一个人独自喝。”时,我难免有些自得的……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