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深夜,和两个朋友出去吃宵夜。
深夜的风很冷,一个朋友很鸡贼地把我大衣拿走了,套在身上。她是一个很小个的女生,大衣在她身上显得很宽大,衣角都快拖到地上了。
她问大衣的价格,两百多,假装用嫌弃的语气说,“质地还不错,但好便宜哦。我的外套两千多。”
“那你还穿我的?”我没好气地怼她,又很快手舞足蹈地说,“你不觉得买一件性价比很高的东西很快乐吗?”
“不觉得。”这回答真是直截了当。
我痛心疾首地说,“你们啊,要学会享受廉价的快乐!”
话是这么说,但有时也会怀疑自我,觉得自己实现快乐的方式实在太廉价了。
比如,去一趟家乐福,买一趟两三百各种打折的生活用品,在提着沉重的战利品满载而归的回家路上,真心感觉世界尽在我手。
比如,在清晨早一点的时候,在楼下小广场看大妈们晨练。她们结束的时候,会齐齐喝一声“嘿”,朝气满满;又或者在傍晚的时候,看着很多小孩在追逐打闹。在某个秋天的同一时刻,觉得这个场景真的是太富足了,叶子像翡翠,满地的夕阳是流泄的金光,小孩肆无忌惮的笑声是摇曳的铃铛,大人们守望的双眼是闪耀着心满意足光彩的黑曜石。这样的比喻有点矫情,但当时的情景,给我的感觉实在太满足了。
这样的快乐,是不以消费为基础的,的确显得很廉价。
我身边的朋友,尤其女生,都会以买买买作为追寻快乐源泉的手段。这几乎没有例外,有所区别的只是消费力的高低。支配财富是个人的自由,但到了每个月都要为还信用卡、花呗、蚂蚁借呗而狼狈不堪的地步,这让我不得不疑惑,高额直至超额的消费真的能带来快乐吗?
买到自己喜欢的、想要的东西而感到快乐,再贵也是值得的。但如今消费之风愈发炽热,我们已经真的很难判别,消费带给我们的究竟是快感还是快乐。快感是一时的,是表面的感官刺激,快乐是持续的,是发自内心的愉悦。前不久双十一天猫节再创销售额记录,但热潮过后,不知多少人都会痛恨自己一时忍不住剁手,责怪自己买的东西其实并没有那么需要。这样的低沉状态,和宅男的贤者模式有什么不同?同样在电脑前经过一番拼杀,同样在这过后陷入深深的懊悔与沮丧。
总觉得,如今的我们寻找快乐的方式是被绑架着的。每一种快乐都已被明码实价。
你喜欢吃,有大众点评上的拔草榜,有网上力推的各种网红店。
你喜欢美色,有综艺节目推出的各种小哥哥小姐姐,有各种周边衍生品应援会,需要你花钱用爱发电;还有各种约会app,只需成为会员,就有机会和帅哥美女亲密接触。
甚至你喜欢阅读,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如今的网文作家对于读者的爽点、嗨点早已有完善的创作体系,你总能在一部作品中熬夜追下去。
我们总能在各种方式中找到快乐,这无可厚非,但各领域都有极细分、极迎合受众的商业消费产品,这样的发达未免令人有点害怕,我不禁再怀疑,我们享受的是快乐,还是快感?我们真的还有自己挖掘快乐的能力吗?
之前王者荣耀和抖音因为各种负面新闻,被批得很惨,“奶头乐”理论甚嚣尘上。但谁又敢说,“奶头乐”何止是打moba游戏以及刷短视频,我们生活中享受的许多快乐,其实都是令我们沉迷得不知生活苦难为何物的温柔乡,都是间接性引诱我们消费更多以获得更好服务的娱乐产物。
这样的现象,是合理且自洽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钱花了,却会觉得更加空虚。
近几年日本那边有个概念很火,断舍离。当中的离,指的就是舍弃对物质的迷恋。当我们的快乐寄托在物品身上,其实会令自己更难堪,因为有了这一件就想要下一件,总觉得自己想要的更多。这样追求快乐的方式,就好像往一个无底的湖泊扔硬币,你觉得硬币丢进水里“扑通”一声很好听,你期望听得更多,并好奇湖泊什么时候能被硬币填满。但填不满的。
或许,真正的快乐,用很简单、很廉价的方式就能得到。这让我想起有人说过快乐和开心的的区别。开心就是,你在路边拣到一百块,你想着这一百块能做很多事,开心地笑了。快乐就是,你走了没两步,你在路边看到一个乞丐,你心生同情,准备施舍,但身上没有零钱,最终你把那一百块放进乞丐碗里。一百块没了,幻想的美好也没了,但你会心地笑了。
希望你们能在身边,找到自己廉价的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