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沙龙活动,是四五年前的事了。市教育局组织督学凤县督导。在反馈会上,安排我带着5位校长做校长沙龙,讨论的是关于学校发展、课程建设、学生素养等专题的内容。为了不冷场,那次的沙龙活动话题是提前拟定的,也允许各位校长简单思考做梳理,现场交流。其实最好的沙龙就是现场提问、现场回答,在应激反应下看每一个人对该问题了解的宽度、思考的深度。
这一次组织省培家庭教育指导讲师的沙龙活动,也是临时受命、挑战自我。原本以为是由主办方组织我参加,到了现场才知道由我来组织。靠应急反应,我迅速做出了安排:给老师们10分钟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一个当下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并思考解决的办法,讨论结束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同时参与回答其他组的问题。
特别满意自己的“灵活机智”(允许我吹嘘一下自己)-每个组提出问题后,我并没有用一种方式来组织沙龙,而是变换形式,让过程时时有变化,吸引老师们参与。比如第一组发言的时候,先提出问题不谈讨论好的解决方案,其他组代表现场回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提出问题者汇报本组讨论的解决办法。这锻炼了即兴发言的瞬间思维能力,然后再与讨论准备的答案做比较,然后我点评,每个人印象就会很深刻。第二个问题,第二组代表提出问题以后,我有意识让他把组内的解决方案说出来,让别的小组去补充。第三组的代表说完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后,我让他们小组内部的人来补充,第四位说完以后没有人补充,我来引导。这就是我们说的课堂上需要求变,不断变化的状态,学生摸不到老师下来会怎么做,注意力就会非常集中,倾听能力意识也就很强。
对每组回答的问题,我都能巧妙过渡,加以点评。如鼓励老师提出问题我说“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很重要”,鼓励老师解决问题我说“能够解决问题是考验我们将经验和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考验”,对以授课专家观点回答问题的我评价其善于运用巴甫洛夫的遗忘曲线规律,不但回顾了所学,还有了深入的思考,带入了自己的思想。脑子越用越灵,可以延缓我们得老年痴呆。
根据回忆记录过程,提升认识。
我:各位老师们,大家好!刚才主持的权老师说我是专家,大家千万别信。听说大家来自全省各地,有渭南来的吗?郗莉校长是我们校长的骄傲。有咸阳的吗?马晓霞老师是国家领航名师。又来自汉中的吗?邓爱华校长是青年佼佼者。全省各地,名校名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按照学院安排,我们讨论“家庭教育指导”的问题,有人说提出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那就请各位小组为单位提出各自工作中的问题,整理、筛选出急需解决的问题,并讨论出解决方案。10分钟时间。
10分钟很快到了。各小组汇报,引发大家的思考。
不了解不知道,越是农村的学校工作困难越大。一位男老师说他们学校1000人,大多数是移民搬迁,近400人是单亲家庭;一位副校长提出听了我市某位校长的报告,感觉家委会工作内容多、形式活、参与面广,但家长学校工作似乎有些薄弱,他认为在农村学校家长学校应该更为重视,只是如何开展工作他还没有想好,需要我指导一下。
面对这样的基础,我建议老师们,不要期望值太高。就像我们教学需要了解学情一样,我们开展家校工作也需要了解家长的情况,如果家长大字不识,如果家长每天奔波于生活线上,我们就不能给家长提更多的要求;如果家长工作有余力,我们就可以请他来参与一些活动,对大多数无力顾及学生教育的家长,我们定期邀请他们走进学校,看看孩子们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尤其是让他看看自己家的孩子是怎么样成长的,只要让他看到学校为孩子成长所做的工作,拥护、支持学校的决定就好。我想,这样的家长我们应该理解,也应该尊重。并且,我们要引导家长,在双减政策下,作业在学校有专业人士解决,家长更多的是和孩子一起读书、运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果连跟孩子乐都不愿意,那亲情培养几乎就落空了。
我以宝鸡实验小学“角色互换 一日体验”活动为主告诉老师们,对于家长更多的是需要了解教师一日工作,了解学生一日学习活动,这样的换位思考,为我们赢得了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无论城市学校、城郊学校,还是农村学校,家校教育需要找准定位,不可一味的去模仿他校的做法,水土不服带来的只会是教育的阻碍与摩擦。
教育人要学会学习,受益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我们,和我们的孙子辈。
下午下班,与同事共行一段路。她说,我今天引导了家长的行为,化解了舆情的风险,我突然觉得我很有成就感。
是啊!工作如生活,充满着喜怒哀乐与挑战。每天做点突破自己的事情,也很有成就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