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练习
李某,女,54岁。
患者近来因情志不遂,导致呕吐不止4日,呕吐频繁、剧烈,呕吐时,大汗淋漓,头发尽湿,胃液胆汁尽皆吐净,犹仍干呕不已。肢体倦怠无力,精神疲惫。经西医补液镇吐三日,呕吐得止。
呕吐虽止,仍然神疲,乏力少气,心动悸难忍,稍微活动则心悸不宁,喜欢以双手捂按心区,按则稍舒。舌淡白润滑,脉弦细无力。
处方:___汤。一剂。
服药后果得奇效,后以他方善后。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茵陈蒿汤加味
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上期原医案
林某某,男,30岁,10月21日初诊。
全身起疙瘩瘙痒近三天。三天前,全身不明原因起疙瘩,此起彼伏,曾用抗组织胺药治疗未能控制,伴口苦,尿赤,便秘。
查体见躯干及四肢有蚕豆大的红色风团,压之褪色,密集成片。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为急性荨麻疹。治以清热利湿通腑,佐以疏风。
投茵陈蒿汤加味:茵陈60克,栀子9克,大黄12克,荆芥4克,防风4克。
连服3剂,风团消失而愈。
按语:湿热内存,外发肌肤而致,故伴有口苦、便秘、溲赤、苔黄腻、脉滑数,用茵陈蒿汤清热利湿,并加荆芥、防风以增祛风之力。
学习经典
《伤寒论》第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各家论述
《普济方》:小热之气,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寒以取之。茵陈、栀子之苦寒,以逐胃燥;大黄之苦寒,以下瘀热。
《医方集解》:茵陈发汗利水,以泄太阴、阳明之湿热,故为治黄之主药;茵陈、栀子,能导湿热由小便出,大黄能导湿热由大便出。
——END——
推荐阅读
✎版权申明: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邮箱:tougao@yichengyoudao.com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医承有道官方微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