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期《奇葩大会》上,有位选手阐述自己认为的“hithop”音乐,却引起了许多听众的不适,范湉湉最甚,她说她要守护真正的、她心中的“hithop”文化。尽管她言辞激烈,却似棉花糖融化在我的心尖儿上。
今天看到这样一条朋友圈,文字内容是“东野圭吾真的不算什么...”,配图是尤·奈斯博的小说《猎豹》。
未看过这本书,自不会多作无知的评价。看到这个朋友圈,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尽管内心里是相信每个人对于每部书每位作者都有不一样的理解。或许在写下这条朋友圈的她来说,《猎豹》的精彩远甚于东野圭吾先生的作品,但,我也要守护我心中的东野圭吾。
初读东野圭吾,是《解忧杂货铺》,确实是因为那些畅销书宣传,因为那些总是夸张了的、似乎这本书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大著作的腰封才买下它。看到最后,理顺了下人物关系,才发现它的精妙。东野圭吾先生笔下的情节,总会让人不经意间忽略了许多细节,而谁又能说这些细节不是比情节和结局更精彩的地方呢?
于是,我开始读第二本——《虚无的十字架》,这是一本能够让法学生写篇论文的素材。法律对于每个人,正如信教徒心中的十字架,他们的行为受此约束,使得整个社会看上去有些秩序,有些条理。刑罚是被告人的“十字架”,甚至是他们的自由会被限制、剥夺。而“温柔”的刑法告诉被执行刑罚的人,只要你认罪态度好,只要被害人家属谅解你,只要你示弱承认,就可以减轻刑罚。于是,有些居心叵测的被告人便会在法庭上留下“鳄鱼的眼泪”,这便是“虚无”。因为,刑罚的目的在于教育,引导,预防等,若达不到这样的立法目的,刑罚便是“虚无的十字架”。之所以说是“有些被告人”,是因为至少《信》里的主角不属于“有些”。
再说到《白夜行》与《幻夜》,腰封会告诉你,这是“悲恸”、“凄美”的爱情故事,甚至说这是在“鞭笞”、“拷问”人性……只能说,选择书的时候,请忽略腰封。只有完全的读完这两本书,才能发现其中的关联,说他们是“姊妹篇”也是颇有道理。如果仅仅为了看剧情,那这样的作品可能是经不起反复阅读的,真正的成功在于细节。
我说,东野圭吾先生写的是人心,是人性,是无可厚非的本质,因为他们都是人,是有着许多复杂想法、捉摸不透的群体,他们的行为,无论是被害人还是犯罪嫌疑人,他们的行为似乎都无法作出评价,甚至在每个角色身上或多或少能够找到自己的模样。再去探究书里的背景,很现实,很平静,同时心里会纠结,会无奈,会心痛。
这是我读东野圭吾先生作品的感受。诚然,我只读过十本作品,因此只是将一些心里想说的话记下来。
我心中的东野圭吾先生很了不起,书里的逻辑和细节,最为摄人心魄。
我会继续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