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这个方法学会了,其他的读书方法都不用看了

这个方法学会了,其他的读书方法都不用看了

作者: 易客志 | 来源:发表于2019-01-04 21:33 被阅读30次

    日常生活中,一部分人从大学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读过书了,他们信奉读书无用论,如果问其原因,可以把马云不也只是上过一个专科学校吗!比尔盖茨不也在大学辍学吗!这样的个例搬出来跟你理论,目的只为说明一个道理,不读书照样有好出路,可这实际上是自欺欺人罢了。

    也有这么一部分人,他们每天都要看一定时间的书,一年下来,读的书不少,知道的新知也不少,可如果要问其书中的内容,绝大部分人都摇头说记不起了,这也是大多数人看书的一个误区,想要记住书中的知识,可记住知识,就算能背出来,也不一定就见得好。

    只要极少数人看书,能做到将知识用于实践,读书的根本意义就是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并且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学以致用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可能做到知行合一的人实在太少,因为知道到做到层面,中间还有大量的重复实践动作要做,而绝大多数人往往低估了做成一件事情的重复次数。


    01  读书为什么这么难?

    回顾一下,你读书的层次是哪一个?我们常常受困于读得书,过一段时间就忘了,并且读过之后,好像在脑海里也没留下什么东西,这其实是我们读书的一个误区,为什么读的书一定要记住呢,难道我们读书不是为了用于改变我们的生活吗?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中,赵周老师反复强调要以学习者自己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所以记住书中的知识并不是我们读书的根本目的,相反,记不住是正常的,不打紧,也没必要。

    著名教育家提克斯曾说:“经验本身有价值吗?并非如此——真正有价值的是对经验进行反思之后的智力发展。有效的学习来自有效的反思,而非积极的经验。”

    同样,阅读本身并不具有价值,记忆知识也不能创造价值。只有自身发生切实的改变才可能创造价值。学习的最高境界乃是知行合一,知道然后做到。

    读书这么难就只有记不住知识这一点吗?非也。正如前面所说,大部分人还有没时间、没精力等原因而不去阅读,对于这一类人,可以用一句话怼回去:那是你不够重视!听到这个答案后他们肯定无法反驳你,反而沉思一下认为你说对。

    好多人抱怨一天上班这么累,哪还有时间看书呀!天天空闲时间都没有,没有那个精力看书!这是大多数的现状,可如果要问其每天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有多少,结果肯定会很吃惊。时间就像海绵里水,挤挤总会有的,前提是你足够重视,正如身体垮了,我们会后悔当初怎么不重视锻炼身体呢,同样的,如果哪天在职场失意了,我们也会后悔当初怎么不多读点书,学点知识呢。

    02  成人学习的五大公理

    在赵周老师的这本书中,有一个概念可以拿出来说道说道,成人教育学,我认为所有的阅读都应以成人教育学为指导理念。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学家马尔科姆诺尔斯创立了成人教育学——帮助成人学习的艺术和科学。欧几里得的平面几何学大厦搭建在5条公理之上,成人教育学理论体系也以5条公理为基石。

    自我导向。阅读应该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则聚焦于自己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强调自我的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总之,自我导向,落实的根在自己,任何问题都应先从自己出发。

    关联经验。这一点很重要,这一点很重要,这一点很重要。在后面介绍便签法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便签便是关联经验。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搭建知识框架的过程,一个概念,也许能明白表面的含义,但没有相关故事和案例支撑它,就会显得空洞且散乱。

    罗振宇曾在60秒语音中提到他自己是怎样学习的:每天要求自己写够五篇阅读心得,不用长篇大论,短短几个词就行。他认为真正的学习就像是缝扣子一样,把新知识缝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每天写五篇阅读心得就是逼迫自己原来的知识结构对新知识做出反应,然后把这个反应用文字固化下来,缝接的过程就完成了。李叫兽介绍他是怎样搭建知识体系中说:我在看书的时候,每看到一个有用的知识,都停下来去寻找联系——看看有什么其他的现象能够被这个理论解释。李笑来也曾反复说他每当看到一个新知识点时,总会停下来问一问: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这其实是在锻炼我们举一反三的能力。由此,不难看出,不管是罗振宇,李叫兽,还是李笑来,他们学习新知时,都在刻意关联,不管是否是经验,还是现象,或是理论。总之,需要将新知缝合到自己的知识框架中。

    强调实践。这也是便签法的一页很重要的便签。读书,学习的根本目的是用于生活。实践就显得格外重要。毛泽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检验书中的真理,唯有实践,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唯有去尝一尝。

    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人生就是一连串的痛苦,少年有少年的烦恼和不悦,成年有成年的焦虑和迷茫,中年有中年的油腻和危机。各个阶段有各自不同的问题,而太阳底下无新事,我们所遇到的问题,肯定有人已经经历过,并且写下了解决方法,所以我们去读书,就是为了能够释放内心的痛苦,解决实际问题。

    内在驱动。成人学习更多的是受到内在因素(希望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和自我实现)而非外在因素(如考试、考核、证书的驱动。)也就说,追求内在的动机往往是我们最关心的,也是驱动长久做下去的关键。

    用这5条公理来衡量我们学习的效果,是不是发现,越符合这5条公理的,学习的效率越高,留下的印象越深?所以说,任何学习,都应以这5条成人教育学来作为标准与指导方向。

    03  RIA便签学习法

    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中,基于成人学习的5大公理,赵周老师介绍了他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下来的阅读方法:个人便签法和组织RIA现场学习法。虽然是两种方法,但其核心内容都是一样的,只是适用场景不同。

    说起这种阅读方法,其实很简单,就三张便签纸,R-阅读原书拆页,可以是书中任一一段文字,任一一句话,任一一章节。当然前提是它对你有价值,有感触的点,不然就算拆解,意义也不大。从这个角度来看,一本书,其实没有必要一字不落的读完,对于主题式阅读,只读对自己能解决问题的部分就足以。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有时候阅读会产生一种错觉,感觉那个知识自己懂了,可当你想要说出来的时候,却发现怎么也说不清楚,其实是你自己还并没有真正的懂而已,或者说懂得不够。对此很好的策略便是尽量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A1-描述自己相关经验,对应的则是成人学习中关联经验,只有把知识缝合到经验中且要尽量更多的经验中,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体系构建。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这一点则对应的是强调实践与解决实际问题,前文提到过,读书的根本意义,在于把知识用于实践,把知识用于生活,指导行动。所以说规划A2才是结果最终的体现。

    关于便签学习法的核心精华大抵就是这些,我个人认为,如果能把这个方法刻意练习,训练到一定程度,学习的效果肯定大幅度提升,甚至其他的读书方法都可以不用看了,就用独此一法就可以了,不局限于是否一定要用便签纸,只要有IA1A2这几步思考即可。

    在重述信息、关联经验和规划行动中,难免有一些误区要陷入进去,这里提前打个预防针,防止大家使用了错误的方法,以便及时纠正。

    在重述信息时,避免附会旧知。看看有多少人爱用“这不就是……嘛”、“不就是……嘛”的思维表达方式就知道了。本质上,这是一种以为自己懂可实际是没完全懂的未知状态。用旧知附会新知,就以为自己读懂了,看透了。想要知道自己是否是在附会旧知,可以在I便签中问一问自己“如果没读原文的话,所写的内容我知不知道”如果答案是我早就知道,那么很可能就在附会旧知了。

    在关联经验时,避免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实际案例或事实支撑的,都是泛泛而谈。从本质上讲,泛泛而淡的内容,都是大道理,而且是正确的废话,没有实际指导意义。“好多”、“经常”、“总是”这样的表达方式,都属于泛泛而淡,非常空洞。优秀的演讲大师,在回答问题环节都有一个高明的套路,他们不会直接回答提问者的问题(你应该怎么样或者这个问题其实是怎么样)而是在略微沉思一下后,先讲一个小故事,然后再解开那个问题的答案,往往故事讲完,大家就明白问题的答案了。所以说,演讲高手,一般都是会讲故事的人,而讲故事正是避免泛泛而淡的最好办法。

    在规划行动时,避免决心泛滥或感慨万千。想起有时候写培训总结时,每每都要表一次态,保证自己将……,可没过几天,就老样子了;想起以前写入党申请书时,那决心都快溢出来了,可实际情况呢,不好说。决心下多了,会导致贬值的,就像通货膨胀一样,这次说我要,下次就要说我一定要,再下次只能说我必须要,门槛会越来越高,行动阻碍会越来越大。感慨发多了,会把自己活成“智者”,整个人都鸡汤化,特别擅长评论、擅长抒情、擅长说教、擅长批评、擅长呻吟,事实是惯于表决心的人自己可能多多少少的知道自己很可能做不到。所以在规划行动时,把握几个标准点——目标、行动、关联和可控。如没有符合标准,那就赶快撕掉,重新写一张A2。

    关于阅读,我特意看过很多人的阅读方法,无一例外的都有关联经验和强调实践之说,这也正说明,便签学习法是符合真正的事实规律的,这也是极为正确的方法,坚持用正确的方法做事,随着时间的复利效应,你一定会有想象不到的收获。

    04  搭建知识体系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身边有的人,不管你跟他聊什么话题,他都总能跟你说出关于这个点的很多相关东西来。给你的感觉就好像每个内容都是从一个树干上提取下来的,如果你想听,他还能给你讲出更多东西来。

    这是因为别人有一个很完整的知识框架结构,能够随时调取知识。如今以移动阅读时代为主,信息碎片化严重,对于很多人来说,以为用心积累碎片,日积月累,必然得到很大的回报,可最后结果不一定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基于此,知识管理显得特别重要,尤其是碎片化的知识管理,碎片化的信息重点不在于收集多就好,更重要的要进行整理。比如说,一个销售,今天去拜访客户,发现跟客户聊了很多,效果却不好,回来咨询公司的老销售,老销售给他解惑:向客户推销产品时,有时候多问比多说效果更好,因为相较于被告知的事情,人们更在意自己想到的事。然后老销售又向他说了几个其他类型的客户,有的客户比较看重信任关系,这种客户多联络才是王道,有的客户是花钱节省自己的时间,这种客户就要让他省心、省事。这种碎片化的信息,就要整理,看看是属于哪一类,分门别类,以便后期提取,如果只是单纯记住,价值并不大。回过头来看,有的人知识渊博,就是因为他们能时刻提取所需的信息,所以可以讲得头头是道。

    一个斯提芬平克的认知学家对写作作个这样一个描述,他说:写作之难,在于将网状的思考,用树状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里。相反,对于知识管理,我认为是将线性的碎片化信息用树状结构整理到网状的思考中。

    05 总结

    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中,其实还有很多精彩的观点,比如,赵周老师将学习者分为3种不同的境界:初级学习者,高级学习者和学习促进者,层层递进。又比如,学习力的3个维度:反思和追问经验——分析和整理信息——内化和应用知识,如此形成一个闭环。又比如……

    但如果读一本书,把每个知识点都记下来的话,首先,你记不住,其次,没有那必要,一本书的核心部分最多占20%,剩下80%都是为了核心内容做解释,说明,阐述的。并且每一个本书都有对你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把最触动自己的那个点深刻理解了,并找出一个可行动的点,应用它,吃透它,就足够了。知道100点,不如做到1点

    最后我想用这句话作为结尾:我不害怕那些读100本书的人,害怕那些把一本书读100遍的人!

    2019.1.4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个方法学会了,其他的读书方法都不用看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fl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