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天的临门一脚去了山西,这是一趟不寻常的旅行,因为是和亲爱的大宝贝一起去的,不难看出我的心情是如何如何的激动,其实去的地方没有那么多,山西博物院,晋祠博物馆,还有半拉的湿地公园,期间尝了几次山西的面食,如果时间来的及,倒是愿意重游。
博物院没有走完,时间到底是仓促了些,心心念念的艺术馆,哪怕有些篆刻的印也好啊,这是有些遗憾的,商周铜器也不多见,不过让我感觉到新奇的是博物院里面千篇一律的陶器让我产生了兴趣,可能是因为这边的展览品比较少的缘故。往常去的博物馆,大多比较精致,也是因为新奇,粗滥的展品也有了趣味。我见到一只像哈巴狗的瓷器,青色面孔,张牙舞爪。但实际上是一只狮子,那肯定是我眼拙了。铜器也有一些,鸟尊见到了还是没有见到?我印象不大了。这是亲爱的心心念念的展品,到底是有些可惜。博物院里面我认为最为精致的展品,则是一些泥塑,曾经在课本上读过《核桃舟记》,那是微型雕刻的经典,而这同样是小而精的一类。泥塑的仙人,或者大腹便便,或者笑容可掬,姿态端庄,或者几个成群,不嫌拥挤……不得不感叹泥塑师傅的手艺,对神情的描摹功夫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平并且还将它们缩小在弹丸之地,确实了不起。几个泥塑的仕女上面添了色彩,也是最为愿意着笔墨去形容的,不过和晋祠博物馆的大型仕女泥塑有些相同处,那就放在下面介绍。
博物院里让大宝贝流连忘返的在一些寺庙宝塔的建筑上面,木制的模型几乎是脱胎于原样,古代人的智慧,或者讲中国古代的建筑工艺也是一绝,精细却不繁琐。稳定而宏伟,是一座古建筑的最好的评判标准,对于佛寺更甚。我感叹古人的智慧,而亲爱的则希望融于其中。晋祠的鱼沼飞梁,也在这些木制的建筑可见,好说不说,这名字也显文气,很容易让人想到会有一个典故等待人去探索,不过这名字只是一个画面,在一个鱼塘上横着一个十字型的良木,一个拱形的桥就出现了,这便是王摩诘的诗语画的境界,耐人寻味之至!
博物院并没有走完,最后一路在“晋商”。讲了一个票号的故事,我并没有细听讲解人的解说,自己瞄到了乔家大院,这是一家子的传奇人物,我曾经看到过这个这电视剧,以为只是个故事,却不想它还真是存在的,票号的营生可以养几代人,名不虚传!
这不是日记式的文章,可我总想写几句感慨在里面。应该而不是大概,我有一些被人诟病的问题,可我需要把它们记录下来,而不是刻在心上,俗语讲,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那么且听下文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