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中接触红楼梦开始,我就不喜欢贾宝玉,当时只是一种感觉,说不上来为什么。后来慢慢长大,终于了解不喜欢贾宝玉的原因。我将其归结为两点
图片来自网络
1、不学无术
我们说李煜丢掉江山是因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但是李煜虽然不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但最起码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而真正长于妇人之手的宝玉真的就只会整天在脂粉堆里打转,文不成武不就,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没有一样能拿的出手。
贾宝玉认为那些文死谏,武死战是沽名钓誉之徒,看不起读《四书》的正统人士,可是他有什么资格,他的一切靠的还不是他那些文死谏、武死战的祖宗前辈。
古代的科举就像我们今天的高考一样,也许它有不合理的地方,但不得不承认,我们想实现更好的人生,它对大多数人而言真的是一块很好的敲门砖。我记得曾经有一句话说你只有真正打败它,才有真正蔑视它的资格,我特别欣赏那种虽然我对你不屑,但我依然能把你学好,可是贾宝玉有吗,整个就一富贵闲人。
虽然红楼梦中不少地方体现出来贾宝玉看过不少书,可是看闲书也没体现出来他看闲书的优势,既没留下什么让人深刻的诗句,也没留下什么让人惊叹的画作……元妃省亲中作诗还需要黛玉、宝钗的帮忙。
2、没担当
贾宝玉的一句:“赶明我跟太太讨你,你愿意不愿意”金钏回应“金簪子掉在井里,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明明是贾宝玉先挑起来的男女之间你情我愿的调戏,王夫人把错全归在金钏身上,在王夫人打骂甚至撵金钏的时候贾宝玉没担当的吓跑了,导致了金钏的身亡。
另外不论是晴雯的被撵,还是最后大婚宝钗黛玉的被调包,我觉得归根结底的原因都是因为宝玉没有安身立命的本事,在贾府里没有话语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试想,假如宝玉不是什么都靠家里,自己有点拿的出手的本事,王夫人还能招呼都不打一个的撵他身边的人,自己的新娘说被换就被换?而且,不论是金钏还是晴雯,固然她们有错,明明是宝玉先招惹的她们,可是在她们受苦甚至是没命的时候,宝玉连求情都不敢。晴雯鲜活的一条命最后换来的也不过是一篇《芙蓉女儿诔》的祷文。
明明自己没有护住她们的本事,却还把怡红院的丫鬟们惯成一个个的“副小姐”,这何尝不是害了她们呢?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