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作者: 江南水乡2020 | 来源:发表于2019-11-10 23:56 被阅读0次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执教老师:楼向东

    (男,汉族,1990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同年参加工作,教育教学论文曾获全国一等奖。著作有《红楼夜话》《大唐才子楼颖传》等。目前工作单位:浙江省东阳市歌山一中,手机微信号:13605725872)

    一、解读文章作者与单元安排

        苏轼(别称苏东坡、苏仙,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二、解读文章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苏轼被贬黄州以后经常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其后,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利用注解和诵读法解读词内容,综合分析法了解词中包含的思想主题

    该词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身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

    四、考点练习与课外延伸

    (一)考点

    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离不开考试。

    (二)课外延伸

    主要是了解历史文化人物和历史文化人物知识。同时代,与上下千年的历史文化人物,如早于宋代的华夏始祖大禹、商汤、周文王、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诸子百家、刘邦项羽、汉武帝、李广、唐代的李白、杜甫,同时代的辛弃疾、李清照等。

    (三)诗词的特点与仿写

    诗以言志,词以抒情。2010年前后我曾经有过写作。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试题

    1)从内容来看,这首词是苏轼在谪居黄州时写的。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

    2)从表现手法来看有什么特点?

    3)苏轼为什么自讥“多情”?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遥想公瑾当年”和“雄姿英发”之间,特地加上“小乔初嫁了”,是以 ,表现周瑜当年 、 的 。

    (5)简要分析上阕景物描写的作用。

    (6)作者描写周瑜的英雄业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7)请从感奋、感伤以及二者的关系对这首词的感情基调进行简要分析。

    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9.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阅读答案】

      1)答案: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上阕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并称颂当时众多英雄人物。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作者的感慨,归结全词主旨。

      2)答案: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千古风流人物——多少豪杰——周瑜,从而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感慨由之而发。映衬是烘托的一种,即以乙托甲,又以甲托乙。词中有两处映衬:实景(赤壁的险要形势)和虚景(火烧曹营)的映衬;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早生华发”的映衬。

      3)答案:苏轼神驰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渴望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但周瑜34岁就破曹操,立大功,他年已四十有七,却事业无成。所以自讥“多情”——倾慕周瑜,渴望建功。这自我讥笑当中,包含着浓重的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则更是在坎坷遭际中的强自排遣,在消极情调之中也包含着报国无路的感慨。(解析: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4)答案:美人衬托英雄 春风得意 英气焕发 雄杰气概

    (5)答案:为描写人物烘托气氛,引出下阕对风流人物周瑜的赞颂。作者精妙独到地描绘古战场险要雄奇的形势,勾画了一幅壮丽如画的景象,为追怀英雄业绩设置背景,渲染声势。

    (6)答案:主要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用“小乔初嫁”衬托周瑜的雄姿英发;用“羽扇纶巾”衬托其风流儒雅;用“谈笑间”衬托其指挥若定;用“樯橹灰飞烟灭”衬托其战功卓著。

    (7)答案:感奋中略有感伤,感伤是感奋的表现。作者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难免流露出伤感之情,但这正是词人不甘沉沦、感奋进取的表现,仍不失豪迈本色。

    解析:

    8.“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类题的作法是:先翻译诗句的意思,接着概述诗句的内容,再阐释特征或作用。

    9.此题是考查人物形象及其作用。扣住词中“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就可概括出形象的特点。诗人写历史人物,意在表明作者自己的心志。根据词人描述的人物形象的特征,就可推知作者的真实意图。

    阅读答案:

    8.描绘出了一幅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重的古战场景象。先写江岸,后写江水。“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高耸入云的动势,“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拍”写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江浪汹涌,形象真切;“千堆雪”,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壮观可感。

    9.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二: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乱石穿空,  ,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    ,  ,    。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  。

    5.大江东去,    ,    。《念奴娇赤壁怀古》

    参考答案:

    1、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3、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4、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三:

    (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了哪些内容,请加以分析(2分)

    (2)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

    D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

    (3)上片的景物描写对下片中所提到的周公瑾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尽烟灭。”这句话着墨不多,画出了周瑜在赤壁大战中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试题

    1)从内容来看,这首词是苏轼在谪居黄州时写的。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

    2)从表现手法来看有什么特点?

    3)苏轼为什么自讥“多情”?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遥想公瑾当年”和“雄姿英发”之间,特地加上“小乔初嫁了”,是以 ,表现周瑜当年 、 的 。

    (5)简要分析上阕景物描写的作用。

    (6)作者描写周瑜的英雄业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7)请从感奋、感伤以及二者的关系对这首词的感情基调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答案】

      1)答案: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上阕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并称颂当时众多英雄人物。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作者的感慨,归结全词主旨。

      2)答案: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千古风流人物——多少豪杰——周瑜,从而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感慨由之而发。映衬是烘托的一种,即以乙托甲,又以甲托乙。词中有两处映衬:实景(赤壁的险要形势)和虚景(火烧曹营)的映衬;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早生华发”的映衬。

      3)答案:苏轼神驰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渴望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但周瑜34岁就破曹操,立大功,他年已四十有七,却事业无成。所以自讥“多情”——倾慕周瑜,渴望建功。这自我讥笑当中,包含着浓重的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则更是在坎坷遭际中的强自排遣,在消极情调之中也包含着报国无路的感慨。(解析: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4)答案:美人衬托英雄 春风得意 英气焕发 雄杰气概

    (5)答案:为描写人物烘托气氛,引出下阕对风流人物周瑜的赞颂。作者精妙独到地描绘古战场险要雄奇的形势,勾画了一幅壮丽如画的景象,为追怀英雄业绩设置背景,渲染声势。

    (6)答案:主要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用“小乔初嫁”衬托周瑜的雄姿英发;用“羽扇纶巾”衬托其风流儒雅;用“谈笑间”衬托其指挥若定;用“樯橹灰飞烟灭”衬托其战功卓著。

    (7)答案:感奋中略有感伤,感伤是感奋的表现。作者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难免流露出伤感之情,但这正是词人不甘沉沦、感奋进取的表现,仍不失豪迈本色。

    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9.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名动京师

    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父子名动京师。

    自请出京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1074年)被派往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秋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元丰二年四月调往湖州任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四十三岁,调任湖州知州时发生。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被贬黄州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东山再起

    1084年(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 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要南返常州时,神宗 驾崩。常州一带水网交错,风景优美。他在常州居住,既无饥寒之忧,又可享美景之乐,而且远离了京城政治的纷争,能与家人、众多朋友朝夕相处。于是 苏东坡终于选择了常州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

    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 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 中书舍人,不久又升 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解析:

    8.“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类题的作法是:先翻译诗句的意思,接着概述诗句的内容,再阐释特征或作用。

    9.此题是考查人物形象及其作用。扣住词中“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就可概括出形象的特点。诗人写历史人物,意在表明作者自己的心志。根据词人描述的人物形象的特征,就可推知作者的真实意图。

    阅读答案:

    8.描绘出了一幅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重的古战场景象。先写江岸,后写江水。“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高耸入云的动势,“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拍”写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江浪汹涌,形象真切;“千堆雪”,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壮观可感。

    9.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二:填空题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乱石穿空,  ,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    ,  ,    。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  。

    5.大江东去,    ,    。《念奴娇赤壁怀古》

    参考答案:

    1、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3、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4、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三:

    (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了哪些内容,请加以分析(2分)

    (2)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

    D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

    (3)上片的景物描写对下片中所提到的周公瑾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尽烟灭。”这句话着墨不多,画出了周瑜在赤壁大战中运筹帷幄,指挥若定,风度潇洒的神态。“纶巾”是从服装上突出周瑜超人的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他才能过从。

    (2)C(“卷”并非拟人手法。)

    (3)上片写大江,写江山如画,写多少豪杰,特别是“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的描写,渲染了场面的雄伟壮丽的同时,为下片写对周瑜的建立功业之情感抒发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赏析: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风度潇洒的神态。“纶巾”是从服装上突出周瑜超人的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他才能过从。

    (2)C(“卷”并非拟人手法。)

    (3)上片写大江,写江山如画,写多少豪杰,特别是“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的描写,渲染了场面的雄伟壮丽的同时,为下片写对周瑜的建立功业之情感抒发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赏析: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高中学生离不开高考,与初中学生离不开中考一样

    鉴赏学习

    作者:苏子瞻(宋代)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解读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文教学四步法——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浅谈文言文的解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jz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