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国计民生,仍在路上

国计民生,仍在路上

作者: 青文的文 | 来源:发表于2017-12-26 21:15 被阅读82次

          国计民生,仍在路上

      ——以史为鉴论我和我国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摘要:

    1、简述中外历史上是如何看待民生问题的,并列举具体事件说明国计民生问题的重要性。

    2、近代以来,我国政策的重心变化及目前我国对民生方面的政策,投入。

    3、综合各方意见,自己和自己家族的经历,简述中国在这5年转型期间的变化(通过基础设施,医疗改革,教育为主)。以及目前在城乡间,东西部仍存在的差距,以及目前中国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面对的挑战。

    4、对我国继续深化改革,注重民生,列几点设想及理由,简言之为如何实现中国梦。

        关键词:民生,中外实践,我国改革,变化,中国梦

        什么是“民生”?《辞海》中的释义是“人民的生计”。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句话可直译为: 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勤劳就可以免除匮乏。可见,在传统社会中,民生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所以此次的论文我想就自己的看法和了解的知识简要谈谈民生问题。

      1、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历次农民起义的原因都是因为国计民生凋敝,民不聊生。屡次志士仁人的变法改革,都是为了改善国计民生。还有为历史称道的文景之治,贞观长歌,康乾雍盛世,皆是因为人民安乐,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势强盛。所以可以看出民生问题影响中国古代王朝的治乱兴衰 。就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而言,诸国雄才大略的统治者都以关注并改善民生为主,得民心而得天下,但其末代君王大都因暴民、虐民而国破身亡。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前代的经验教训,提醒统治者关心民生。同时也让中国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接下来的中国也出现同样的状况,秦末暴政不利于民生,秦朝二世而亡。两汉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民生,使刘家天下延续了四百多年之久并出现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隋开国和唐朝前期的统治者基本能勤政治民,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变革生产关系以安民生。甚至唐中期亦有两税法改革,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后期的一些统治者却骄奢淫逸,重役酷法,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加之天灾严重,民不聊生,王朝最终被推翻。到了明清时期,明神宗时,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实行一条鞭法,有利于民生发展。高产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使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加,可以养活众多人口,也能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无奈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天灾不断,导致明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清初统治者,康熙帝的“更名田”和“固丁数”,也有利于民生发展,但是末代的清王朝随着闭关锁国的实施也逐步走上了禁锢民生的道路,最终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无独有偶,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西方也以民生做为重点,在启蒙运动中,卢梭用私有财产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来论证革命是必然的。但卢梭并不主张废除私有制。他曾断然宣称“财产权是公民所有权利中最为神圣的一种权利,而且在某些方面它甚至比自由更重要”我想这也是关注民生的重点,想民之所想。之后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商业革命使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但劳动人民却日益贫困。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制度走向成熟和稳定之后,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民生问题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仍存在较大的问题,难以解决,当然以苏联为首的一些西欧社会主义国家也一样,存在很大的民生问题,当然这也成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之一。(1)当然如今世界巨头的美国也十分注重民生。在美国社会福利保障的发展史上,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罗斯福新政”时期、约翰逊总统的“伟大社会”时期和里根总统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改革时期。为缓解和渡过严重的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政策, 其基本的政策倾向是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限制和纠正垄断资本的一些弊端,对失业者和贫民给予救济,如由联邦政府举办救济事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制订和实施联邦劳工立法等。作为“新政”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最早的被称为美国福利史上里程碑的法案——社会保障法该法案规定了失业保障计划和年老无靠孤苦伶仃者的救济金。后经多次修改,逐步成为一个包含了许多社会保障措施的综合性法律。这些措施稳定了社会,避免了经济的进一步滑坡,确保了日后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而且通过兴办大型公共工程,保护了环境和资源;增加了社会需求,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罗斯福在“新政”时期,制定和颁布的许多有关福利和社会救济的法律法规,被后继者所沿袭和进一步完善,成为美国福利和救济系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美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打下了基础。

        由此看出,民生的重要性,历来都是国家发展的关键。

      2、在近现代的中国,民生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我认为改善民生是中国近代反侵略的动力之一 。所以接下来我想简要分析一下我们是如何一步步重视民生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时期:剥削沉重、战争赔款和鸦片走私白银外流使农民的赋税负担增加很多。随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其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的愿望,《资政新篇》也在民生方面提出一些新的主张,所以太平天国运动得到很多人的响应,但由于多种原因根本无法实施。 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平均地权”是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思想,它的提出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但不是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所以还是失败了,接下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实施的一系列措施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黄金时期,但这时帝国主义的经济渗透和官僚资本的膨胀又阻滞了民生发展的势力。幸运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的土地革命,促进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样促进了根据地的民生发展。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由于战争影响,经济崩溃,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则使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其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到了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中共十三大提出三步走战略部署,十六大提出全面小康的目标,十七大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2)“为政之道,

    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民为本。”这是习主席提出的新时代中国战略,他说”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具体的政策举措,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

    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这些政策真正地做到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图景正在绽放光芒。这就是习主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战略,这种坚决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理念感动着我。

    3、从小学到大学,想想我的身边还真有不小的变化,先从基础设施说起,记得小时候家里的路好多都是土路,石头路,只有主干道才有柏油马路,包括公园也只有一个,家人也不怎么带我们出去玩,现在,马路是四通八达,家里也买了车,去哪里玩都很方便,城里也修了好几个公园,广场,每天都有很多人去放松心情,跳跳舞,唱唱歌。同时,我也很是钦佩那些建筑工人,每当看到那些宏伟的铁路,大桥都不经会热泪盈眶,基础设施的健全与民生息息相关,(3)目前截至2008年底,中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73.02万公里,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万公里增长了45倍。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60302公里,一级公路有54216公里。均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中国铁路总延展里程已达16.11万公里,运营里程达到8万公里。2009年铁路总运营里程将达到8.6万公里,将超过俄罗斯,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中国电气化铁路总里程近26000公里,仅次于俄罗斯,位居世界第二位。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70.22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为1.28亿标准箱。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前10名中,我国占有7席。我国已成为港口大国和集装箱运输大国,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电力装机容量超过8亿千瓦,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达到37.5万公里,电网规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这么多数据都可以看出国家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接下来我觉得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看病,记得小时候家人会给我保保险,因为生病住院是可以报销一部分的,但这种方式还是不确定的还有好多限制,目前,随着合作医疗政策的实行,每次看病都能报销一些,而且像奶奶年纪大的人还可以多报销,如今,国家每年把GDP 的6%用于医疗事业,这也是为民生工程做的进步。再来说说教育上的改变,首先教学楼拔地而起,硬件设施也逐步完善,学校美化的越来越好,师资力量也越来越强大,我最大的感受是国家对偏远地区的孩子的政策倾斜,这让更多的寒门学子进入中国尖端大学,接受好的教育。当然目前也开始进入12年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每年GDP的4%投入教育事业,我想这是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措施,因为相对社会底层的人群来说,如果自己不能享受公平的待遇,他们的子女有好的环境也是不错的。

        当然,我认为社会上的民生问题还有诸多未解决,就我而言,我是来自祖国西北边陲新疆,首先来到内地上学,发现家乡在英语教学上确实赶不上很多高考大省,在查资料和数据分析中,我们现如今依旧存在好几大问题。(4)第一个就是收入分配问题,就我国来看,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居民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第二个就是上学难问题。在广大农村、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差距的不断拉大;在城市贫困群体之间,上学难问题依然非常严峻。第三个问题是看病难,看病贵。农村医疗保障问题和医疗费用高,药品价格居高不下,在农村大多数的人都买了医疗保险,但报销的时候还是有很多麻烦。第四个问题住房难问题。我国住房保障机制还很不完善,房价上涨过快,超出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致使城镇中低收入群体普遍存在住房难问题。第五个问题是就业难问题。我国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比其他国家更复杂,解决就业的任务更繁重。但由于城市下岗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民的逐渐增多以及大学扩招所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就业形势开始变得越来越严峻。第六个问题是养老难问题。传统的养老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养老难问题成为了困扰很多家庭,特别是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大部分农村家庭的重大问题。当然我国还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考验,当前社会刚刚进入稳定时期,但是提早进入老龄化社会,把重担压在中青年人身上,让社会少了幸福感,所以我们还是要不断的努力解决老人的晚年问题,及提高社会的幸福感。

    4、我认为这个时代的中国是最应该发展民生的,因为我国不像西方很多国家,不必为了讨好选民而对自己的政策摇摆不定,我们的体系可以让我们一心一意发展经济,而不受干扰。当然还要像习主席说的不以GDP 论英雄,我认为我国深化改革其实是为了实现我们的中国梦,那么中国梦怎么实现呢?,就是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做到人民有信仰,这样国家才会强大。当然这也需要各方的努力。首先要从体系、制度和机制的层面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第二要加快建立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第三要强化和扩大社会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的公益功能和覆盖面,最大限度的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就是要从制度体系上维护和改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和利益。当然我觉的政府的执行力和执行速率才是关键,毕竟一个方案的重点在于实施。而且我认为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就要真正解决民众的利益诉求和表达的问题,尊重和保障公民的“话语权”。特别重视解决好最困难、最落后地区民众的诉求。当然,如今的中国让我们自豪,每当看到一项成就就特别骄傲,“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我相信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一定会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我想我们应该像中国一代代青年人一样,寻一种积极豁达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在全球秩序重组的脉络下思考中国的未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计民生,仍在路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me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