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布鲁纳教育文化观》笔记6:教育文化/序言

《布鲁纳教育文化观》笔记6:教育文化/序言

作者: 宁超群 | 来源:发表于2022-12-28 20:58 被阅读0次

    对于教育之理解,乃是对于文化及其目的之理解的一个函数一当然,文化的目的是包含着文化所宜称的部分,也包含未加言宣的部分在内。

    此部分核心论点乃是说:文化形塑了心灵, 而文化也提供了一套工具箱,让我们得以借此来建构我们的世界以及我们对于自己和对于我们的力量何在之种种观念。

    学习、记忆、言谈、想象:所有这些都只在参与于文化之中始有可能 。教育正是使文化心理学之中的观念得以焠炼转生的试金石。 人类的心理活动既不是一场独角戏,也不是完全孤立无助的行为,即便是发生在“脑袋里”亦复如此。我们是能够用显著有效的方法来教学的唯一物种。心灵生活乃是和他人一起过的生活,是依能沟通的形式而形塑,并且是仰赖着文化的符码、传统等而得以展开的。但这些事情的发生会延伸到学校之外。教育不只发生在教室里。

    第一章文化、心灵与教育 (第一部分)

    第一种理解的基本假设是说:心灵可以视为一种计算性的(computational)机械装置。 所关注的乃是信息处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的问题:关于世界的一些有限的、编码的、明确的信息如何被写定、分类、存档、核对、提取,以及如何使用计算的机械装置来作管理。它把信息看成某种给定物或某种已经被安置于确定关系之中的东西—而这种安置乃是放在早已存在且完全依循规则而制成的符码所划成的世界地图之上。

    第二种关于心灵本性的观点,即文化论,心灵要是不通过文化,就根本不可能生存下来。因为人类的心灵乃是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发展紧紧相连,其中,“现实”经由一种符号构成(symbolism)而再现(represented),而这种符号构成又是由一个文化社群的成员所共同分享的,他们必须通过这种符号构成来组织和构想他们的技术/社会生活。一个社群不只是共同享有这种符号模态,他们还将它保留、琢磨、并传递给下一代,并且就是通过这样的传递,才使得他们的文化认同和生活方式得以维持不坠。

    人类演化史上最凸出的特征,便是心灵以促进人类使用文化工具的方式而演化。 文化论也致力于将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以及广泛的人文科学之所有的洞识搜罗起来, 以便能重造一个心灵的模型。 但它在意人类如何在文化的社群之中去造以及转换意义,。

    一个人所依附的心灵模型甚至会形塑出“庶民教育学”(folk pedagogy)的教学实践,;把心灵等同于固定联想和习惯形成的力量,就会让“练习”(dril)变为优先的教育;然而如果把心灵视为对于必要的真理之反思与论述的能力,则那种教育便会偏爱苏格拉底式的对话(Socratic dialogue)。

    计算论的目标,就是要把形式完整信息之流动的任何一个和整体全部管理系统都予以设计成一种形式上的再描述。它的做法是运用一种方式来产生可预见、有系统的成果。

    计算论者所使用的范畴具有清晰性和预定性,使得他们借以形成的心灵模型受到严重的局限。文化论的意义生成和计算论的信息处理的不同之处,乃在于原则上它是诠释性的、充满模棱含混的性质,它对场合敏感,而且常在事后出现。它的“难以成形的程序”(ill-formed procedures)就像是它的座右铭,而不能变成可以明定的规则,是属于诠释学的东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布鲁纳教育文化观》笔记6:教育文化/序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mz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