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单词mysticism,中文翻译成"神秘体验论",mystic为"重视神秘体验者"。
北京大学张祥龙先生认为:"所谓神秘体验,是指这样一种经验,人在其中感到自己与一个更高、更深或更神异的力量相接触,甚至合二为一,体验到巨大的幸福、解脱、连贯和至真。"
神秘体验论与宗教信仰不同,它是合乎科学的,它依赖于直接体验的证据和试验。
现代物理学伟大的先驱几乎都是心灵上的重视神秘体验者,如爱因斯坦、牛顿、薛定谔、海森伯格等。此外,还有圣雄甘地、马丁路德金、梭罗、特蕾莎修女等名人,都是杰出的重视神秘体验者。
爱默生也是其中之一。
摘取书中一段描写这种体验的文字:
在宁静的时候存在的感觉油然升起,我们不知为何,但在灵魂中,我们与事物、空间、光线、时间和他人都无不同,而是与其融为一体,他们的生命和存在的起始,亦是我们的生命和存在的起始。我们最初分享过同样的源头。这里是行为和思想的源泉,是灵感源源生发的地方,灵感给予人智慧,否定它,便是亵渎和否认神的存在。我们躺在智慧宽广的怀抱中,成为其真理的接受者和行为的执行者。当我们意识到正义,意识到真理,我们其实一无所为,只是开出一个通道,让其光芒通过。如果我们问这光从何而来,如果我们深入灵魂探问其原因,那么所有的哲学都是错的。我们所能肯定的不过是它的显现或缺席。每个人区分心灵的自觉行为和直觉感受时,都知道他的绝对信仰应归于他的直觉感受。在表达这些时他也许会犯错,但他清楚,这些东西就像白天和黑夜一样,不可争辩。
从日常生活来看,我们经常能发现,灵感的出现就是一刹那的,它不是我们冥思苦想挖掘出来的,而是自动从我们的脑海中浮现。也常听到有人说,如果一个问题想了很久也无法解决,可以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去做其他事,然后在这个过程中那个问题的答案可能突然就找到了。
所以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所有的事物、答案,在我们内心深处都已经存在了。只是我们平时无法察觉到,它偶尔会自己冒出来。但如果要长时间地体验到这种感觉,需要静修的练习。
(心理学上把这个过程称为酝酿,这一行为叫做顿悟。)
驻守你生命中简朴而高贵的领域,听从你的心灵,你就能再次创造远古的黄金时代。
顺应天性而为,每个人应该都有自己的天赋,听听内心的声音,找到它的所在。
每个人在接受教育时,总有一天会明白:嫉妒即无知,模仿乃自杀;明白无论好坏,必须把自己等同于自己的命运。他会明白,虽然天地广阔,善盈其间,但若不好好耕耘属于自己的那一小片地,滋养生命的食粮也会颗粒无收。驻足在他身上的力量是新颖的,除了他自己,没人知道他能做什么,他自己也要试过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别人的人生那是别人的,我们自己的故事,需要我们自己来书写。没有人比我们自己更知道我们想做什么,而我们自己,也需要多尝试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但是,生活中总有些人,认为他们比你自己更懂你,比你更清楚你应该走哪一条路。
我必须做什么,那是我的事,;不管别人想什么。这条规律在实际生活中和在精神生活中一样难以做到,伟大和渺小的区别即在于此。你总会发现有一些人,他们认为自己比你更清楚你的责任是什么,要自立就更难了。在这个世界上,随大流容易讨生活,孤独时也容易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不过伟人善于在芸芸众生中悠然自得地保持自我的的独立。
要想悠然自得,唯有不在乎,爱默生这样说:
除了自己的天性,没有一样法则对我是神圣的。好与坏不过是虚名,其界限随时会改变,唯一正确的是顺应本性,唯一错误的是逆之而为。面对众口铄金,保持自我,只当除了我,一切都是徒有虚名,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世界变化太快,今天对的事情,明天有可能就是错的;今天不能接受的事情,明天可能就能接受了;今天没有人做的事情,明天可能就有人做了。勇于做第一个说这句话、第一个做这件事的人,现在正是一个创造力第一的时代。
拒绝向你对你来说已经死了的习俗妥协,因为它分散你的力量,浪费你的时间,磨平你个性的棱角。
很多人都这么说,绝对不要妥协。我们为自己而活,而非为习俗而活。
我为生活而生活,而非为炫耀而生活。它与其闪闪发亮而摇摇晃晃,我倒十分情愿它低调,真实因而稳固。
低调地活,认真地活。
附喜欢的诗一首:
这浑圆的世界多么美丽,
神秘是它的九重外衣;
它操劳的心中有奥秘深藏,
足以让看客们倍感迷茫,
一旦与大自然同脉搏共呼吸,
大千世界的秘密就会尽收眼底。
每一个形体都寄居着精灵,
在向其同类发出求友的声音;
每一个原子都自在地燃烧,
在发出它灿烂未来的信号。
-
殷红美酒令骗子们欢畅,
甘甜佳肴使奴隶们长胖,
玫瑰与葡萄叶把小丑装扮;
雷云才是主神宙斯的花环,
交织的闪电环绕他的头颅,
那垂下的丝带真令人恐怖;
英雄豪杰从不靠美食成长,
自我之心才是他每日的食粮,
伟人的卧室从来就是牢房,
逆风最适合真正的君王远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