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在烈士陵园
姜堰四中七(1)班 夏志敏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
园内,苍柏青翠欲滴。烈士碑上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光洁似新。肃然立在墓前,心中不绝的思绪,澎湃汹涌,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恍惚在耳畔重现。
重温百年漫漫,启程也曾昏暗无光。谁能想,嘉兴南湖,一艘红船泛泛,竟从此托举起世纪的荣光。于是,他撕破了长夜无边,在旭日东升的晨曦中,雄狮傲立东方,发出振奋人心的宣言!
无数人为之欢乐,无数人为之狂喜,无数人为之震撼,无数人为之欣慰!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我默默念着碑上的“英雄”二字,陷入了沉思。何为英雄?我一遍又一遍地问着自己。
英雄,应是像邱少云一样的志愿军,有着大爱的胸怀和钢铁般的意志,最为可爱。
英雄,应是像高凤英一样的战士,搏得马革裹尸还,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英魂安息。
英雄,应是像鲁迅一样的民族魂,薄薄数页的《狂人日记》,开启了惊天动地的呐喊,文坛从此不再仿徨。
英雄,应是像邓稼先一样的两弹元勋,风雪里开拓,大漠里拼搏,隐姓埋名,挥洒在祖国的戈壁荒凉。
所谓英雄,应是那些顶天立地的,对时代有着重大影响和贡献的人。
雨,下得有点急了,肃默的天空显出几分明净。思,在烈士陵园。
回顾百年历程,岁月悠长,波澜起伏。如今,航母已扬帆,大海浩瀚,承载起了,璀璨辉煌的今天!
何为英雄?我一遍又一遍地问着自己。
英雄,应是低调踏实的科研工作者。喜看科研新进展,坚持不懈苦深钻,为华夏的辉煌未来铺下坚实的基础。
英雄,应是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医者风范,大爱无疆。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斗争,穿上防护服的他们,仿佛是刀枪不入的钢铁战士。
英雄,应是支援山区的扶贫干部。他们辛苦奔波,将青春岁月交予事业,有的,将宝贵生命,留在大山深处……
所谓英雄,应是那些默默奉献,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的人。
雨势稍缓,愁思绵绵,斩不断,理还乱。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我觉得它放在这里最为妥当。我们如今的生活无忧,又是多少英雄用青春热血换来的呢?
我们生于世纪的起点,是承前启后、再创辉煌的一代。我们当继承英雄的精神,让少年的蓬勃气象成为中华的永恒不衰的气象!
雨,忽然停了。太阳冲破云层,发出耀眼的光芒。我心中豁然明朗,一如广袤的天空,万里无云。
思,在烈士陵园。
百年
姜堰四中七1班 仲傲宇
时光荏苒,百年匆匆。不知不觉,我们距离建党已走过第一个百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为了这句话,英雄们不惜付出生命,在他们看来,国就是家,家即是人,而那个为国家奉献的人,则是他们自己。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是几千年来古今中外的一句绝唱,他代表了我们中华儿女对于祖国的满腔热忱,他代表了上下五千年来所有国人对这片土地的誓言。
1942年10月25日,王二小正在山坡上放牛,突然,日本鬼子上了山,在山口时迷了路,正巧碰见了王二小,便让他带路,王二小是八路军儿童团员,他装作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将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包围圈。枪声四起,敌人知道中了埋伏,便用刺刀将王二小挑死。这时,八路军冲了上来,将敌人全部歼灭。年仅13岁的王二小永远沉睡在了那个山坡。
“牛儿还在坡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去了……”歌声久久回响在我的耳畔。虽是简短的几句歌词,却诉说了一个抗日英雄的一生。我也不知道是什么驱使他这样做,但若是换成我,恐惧一定会战胜勇气,所以,我认为,他是最值得被人们赞颂的少年英雄!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每每吟诵至此,我就会想到《金陵十三钗》,它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1937年,在被日军侵占的中国南京,一个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国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14个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他们在危难的时刻放下个人的生与死,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电影的结局,尽管女学生们逃出了南京城,但是十三钗的命运却永远定格在了那个瞬间。她们生前遭受凌辱,被人唾弃,每天如行尸走肉般生活,在很多人看来,她们是不值得被同情的。她们曾和女学生斗嘴、吵架,但在危难关头她们却愿意代替女学生前往日军的庆功宴,尽管她们知道前方等待她们的会是什么,她们仍然义无反顾。是这群世人眼中的“窑姐”用生命告诉世人“商女亦知亡国恨”,是她们用鲜血在姑苏城畔谱写了《秦淮景》这首壮丽乐章。鲁迅曾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虽然这些风尘女子并未捐躯赴国难,但在我看来“勇士”二字,她们当之无愧。“我有一段情呀,唱给诸公听......”这十三人在百年之后或许会化作一抔凄惨的黄土,但这首《秦淮景》将会永远回荡在秦淮河,他们视死忽如归的精神也会一直长存在我们心中。
百年匆匆,时光荏苒,人已去,亦不回。但他们用行动,在那中华的史册上,书写下了新的百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