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723621/9a41b311132eb2d7.jpg)
在唐朝的诗人中,我喜欢杜甫。永远记得读《石壕吏》时的满面泪痕;永远记得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澎湃的心情;永远记得读到“幼子饿已卒”时的心疼不已。
杜甫写唐朝的盛世,写小人物的悲苦,有人说他悲情,有人说他难懂,今天,让我们通过这本书从八个角度来认识每个人心中不同的杜甫。
《谁当凌绝顶,杜甫与我》是人文艺术品牌“为你读诗”系列中的一本书。作者湘人彭二用满怀情感的笔触写下了杜甫的一生,知名国风画家符殊为这本书精心打造了插图,画与文字的结合,使文中意境更突出,对于了解杜甫其人更彻底明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23621/7856f54ba590966a.jpg)
了解杜甫的诗,要从夜晚开始。诗人的夜晚,有逃脱兵役的恐慌,有飘泊异乡的旅人,还有安静难忘的风景。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早期接触杜甫的诗歌,以为这首诗里写了春夜的一场好雨,打湿夜晚的安静,带给万物勃勃生机,仔细品读才懂,这哪里只是歌颂雨,分明是给萎靡的人们增添一点希望啊!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忍住心伤再读《石壕吏》,杜甫所见的那一夜,是老翁一家希望的泯灭,是杜甫的前路渺茫。夜晚为什么如此黑呢?大概是因为孤独和无助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23621/7aeb709d32355871.jpg)
看杜甫的生活,要读他的诗。有些诗人的诗句写得很美,可一般人看不懂,唯有杜甫和白居易的诗,读起来通俗易懂不烧脑。杜甫的诗中全是日常生活,诗中有他的漂泊路线,有他的所见所闻,有他的亲朋老友。
杜甫一生都在漂泊中,他安定的日子应该是在成都的日子。在那里他好不容易建了一座草堂,但是一阵强劲的秋风,把茅草屋顶掀翻。随即那凌乱的屋顶被大风吹在滚滚江边,年迈的老人追不上,只能喘着粗气在旁叹息,惹得小孩子们哈哈大笑。老人的悲怆无奈与稚童们不知愁苦的天真形成强烈对比,更突出杜甫生活的凄惨。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23621/30c3ef9cf10b8a88.jpg)
他不仅自嘲地面对生活,还同情邻居寡妇。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邻居寡妇总到杜甫的草堂枣树下打枣,自从他搬走后,寡妇再无枣可吃,杜甫得知后,给迁居过来的亲戚吴郎写诗,陈述寡妇的情况,可见杜甫的诗里有情有爱,有家国天下,还有卑微如草芥的人们。
有时候,我们和杜甫诗中的人物一样,不会比一粒沙尘更渺小,不会比一棵小草更弱小,也不会比夜空朗月更孤独。可即使如此,杜甫仍不放弃希望和爱,如他一样,我们也应该心怀希望,相信不管到什么时候,终会过上美好的生活,都会创造出更美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