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没多少工作是可以干一辈子了,很多人一生会从事好几份工作,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调整自己的位置,从事不同工种。
今年因为新冠状肺炎,很多人被迫辞职,甚至有人放弃稳定体面的工作,好多人干起了送外卖,送快递,开滴滴车这一类工作养家糊口。
父辈们告诉子女,什么年龄段就应该做什么的事,读书—工作—结婚—生子—退休—带孙子,人生就像一条直线的轨道,每一步都安排好等着你去进行,有迹可循,一帆风顺,这就是安稳如意的人生。
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另一个事实,人生这条路上有很多的风险,要面临很多不可控制的事情:疾病、意外、失业、破产。。。我们越渴望什么,老天爷越剥夺我们什么,处处与我们作对,我们生活得四处碰壁。
记得二十多岁的时候,当我看到身边的同学朋友们,一个个去找工作,谈恋爱。而我却要跟我的皮肤病抗争,四处寻医问药,不敢出去见人,我内心真的很痛苦。
三十多岁,一些朋友创立自己的工作室,事业有成,忙着给娃辅导作业。而我却为了维持自己的健康去学中医知识,我的人生轨迹总是跟别人不一样,跟朋友在一起,我内心就极度的自卑,对自己有很多的愤怒怨恨。
为了快点赶上别人的人生步骤,我很多次强忍身体的不适逼迫自己拼命努力,结果是快赶上了,自己身体也垮了。
那时的我,死脑筋,认为自己努力了付出了,一定可以达到某个目标,能和别人一样,不断跟自己较劲。一边耗尽心力,一边责怪自己没用,不曾想过转个弯,停下来看看究竟卡在哪里,有没有其它办法解决,换个思路过日子,只是一味纠结抗拒遇到的痛苦,逼着自己要迎难而上,而不是绕道而行。
《反脆弱》的作者提到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种是“观光化”生活,这种生活预设未来是可预期的,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完成既定步骤,期望得到理想的结果。
与之相反,另一种生活方式是随机漫步型的,对未来没有太多预设,欢迎生活里的随机事件,善于挖掘随机事件的背后价值、抓住机遇。
随遇而安是需要磨练的,磨练是痛苦吃力的事,里面隐藏太多不确定性,容易引发我们的恐慌无措。
而稳定的生活是按部就班的,事情的发展是能被预期的,但如果出乎预料,我们难以承受结果,往往卡在一个点上费力气。
因为我们拥有的资源,能力,条件,认知和环境让我一时半会达不到目标,也许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学习技能和知识,打好基础,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别人一步到位达到的高度,我们要迂回曲折,几番波折才能跨级,这是我们获得的不仅仅是能力和物质上的提升,还有心智和认知上的成长。
当我们再努力也做不到做不好,先放过自己吧,这也许不会让生活变得更完美,但是至少能营造出空间,去装载生活中关系中的不如意,不受控,从中看看有什么是你欠缺的,有什么是你能利用的,说不定你目前“正在做”的是别人几年后也要面对的难题困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