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郭文红 | 王老师,这巴掌你真的不该抡上去
原创 朴素小屋 朴素小屋 7月1日
近日,网友“谁为我的孩子讨公道”爆料,长春市某中学高一班主任王老师体罚学生,并曝光了体罚的监控视频。
事情的经过大约是这样的:班级几名男生被学校记录吸烟情况已经有三四次了,这次又被抓住在校内抽烟,被处理时还很不服气,王老师听后情绪过激,便出现了动手、体罚的情况。
事情发生后,学校方面表示对王老师进行处罚,并向学生和家长道歉。按照学校师德师风要求,必须将王老师开除。王老师则表示,愿意接受学校任何处理。
事情在网络曝光后,众网友意见不一,有的说“靠拳脚来维持纪律,是老师无能的表现”;有的说“别管了,何苦激动管学生还得挨处分呢!”;也有的说“支持严格管理,这样的好老师不多了,这是把孩子当成自己家的孩子了……”
作为同行,我看到这条讯息后,完全能够了然王老师当时愤怒、焦虑、担忧、着急的心情,看到家长“谁为我的孩子讨公道”的爆料,在感叹家校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就是这样凉薄的同时,基本也没有觉得什么意外。
然而让我意外的却是校方做出的“开除教师”的表态,心里真是被惊得拔凉拔凉的,在这里“正义”的表态背后,看不到一丝人情的温暖和团队的支撑,完全将王老师置于“孤军奋战”的境地,好不凄凉。
也许是感受到这份凄凉孤寂的缘故,也许是虚长几岁的原因,此刻我特别想真诚地对年轻的同行说一句——王老师,这巴掌你真的不该抡上去!
打人——意味着教师的情绪失控
看到自己班级的学生屡次违纪,被抓现行还不肯服气,作为学生在学校的“临时监护人”——班主任,心情可想而知。
一来是担忧学生这样下去影响身体健康,养成不良嗜好,耽误学业发展;二来作为班主任,自己班级的学生三番五次被抓违纪,严重影响班级形象,自己也经常因此受到校方批评,心中难免会气恼;三是当班主任到场之后,学生仍然拒不认错,还在争辩抗拒,让王老师颜面无光,自尊受到挑战……
焦虑、担忧、愤怒、恼怒一起涌上心头,年轻的男子汉一时热血喷涌,便出手教训孩子了。看上去是对学生负责,其实王老师当时只是被自己的情绪控制住了。
我们以为是孩子的不听话把人逼疯了,所以出手打人,似乎是这些学生和吸烟行为控制了我们,但事实上是我们的思考方式决定了我们的心情好坏,决定了我们对具体情况做出的反应。
就好比孩子写作业磨蹭,你会提高嗓门,还可能会动手,说明你有情绪了。看起来是孩子的磨蹭导致了你的失控,但其实,你之所以大发雷霆的原因是因为你觉得孩子不应该这么磨蹭,是你对这件事的思考方式决定了你的行为。
王老师可能是因为太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也可能是太希望学生能朝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否则就难以忍受。《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一书中曾说,一旦有了这样的非理性信条,我们对待人或者事就很难理智了。
所以,不管发生了什么,王老师应当学会调节自身的非理性思考方式,改变自己的认知模式,努力不让自己的情绪失控,之后才能有理性有效的教育行为发生。
总之一句话,我们如何看待才决定了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和行为。
被打——意味着学生的自尊受到损伤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体罚孩子,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孩子的自尊心,破坏师生(亲子)之间的关系,影响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形成自卑、叛逆、伪善等心理素质,损害学生身心健康。
苏霍姆林斯基说:大声喊叫足以说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中缺乏文明。教师的大声喊叫会把儿童弄得惊慌失措,这是对儿童的行为举止、学习态度所作出的最简单粗暴的反应。
常有这样的情况:在大声训斥之后,父母或教师消气了,冷静下来了,开始心平气和的劝导和说服孩子。他们对孩子可能说些好听的、公平的话,但是儿童已经完全丧失了接受的能力,他们还处在大声训斥的影响之下。
教师对学生大声喊叫,不仅是让自己的本能因素任其发泄,而且摧残了儿童心灵中那些细腻的人的情感。经常受到大声训斥的儿童,会丧失对真理和正义的敏感性,对美好高尚和变得麻木和迟钝。
大声训斥尚且如此, 更何况是当众被体罚打骂呢?如果受到简单粗暴的对待,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引起他的愤怒,使他的内心产生各种各样消极和反抗意图。
王老师的行为不仅羞辱了孩子的尊严,伤害了孩子的情感,更是在孩子心上种下一颗野蛮粗鲁的种子,起到了一次非常糟糕恶劣的示范作用。
因此,从育人的角度来说,从培养一个敏感细腻、心地善良的人的目标来说,王老师的行为起了一个与育人初衷完全相反的作用。
体罚——意味着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记得有一次,搭班老师非常恼火地跟我抱怨说,班级的一名女生脸皮特别厚,不仅几天作业不写,而且当众批评她时,居然无动于衷,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地盯着地面看来看去。孩子的表情让老师更加气急败坏,更加犀利刻薄的言辞全都喷涌而出……
事后,我问那姑娘,老师在“批评”你的时候,你盯着地上看什么呢?孩子轻轻地告诉我:“我看老师因为我气得走来走去的,就一直在担心她的高跟鞋的细高跟会不会踩到地上的电线里去,万一她触电了怎么办?我就一直盯着她的鞋跟在看……”
这个答案让我啼笑皆非,当老师知道自己“气得要死”的时候,孩子心里却在牵挂着她的安全时,些许感动之余,不知道是否会感叹自己发的一场脾气对于解决孩子“不写作业”这个问题完全无用呢?
同样,对于王老师来说,在根本就没有了解学生这次的具体根源的情况下,上来就这么暴打一顿,真的就能解决孩子“在校抽烟”的这个问题吗?我想大家都会有自己的判断的。
对于孩子抽烟这个问题,引发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可能父母在家抽烟的默许或示范;有可能好奇带来的新鲜尝试;有可能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可能青春期自我效能的错误体验……
对于这些不同的原因,如果教师或家长不能深入了解,不能带着友善、关心和尊重去赢得孩子的信任从而帮助解决,仅仅简单地只用一条“校规约束”或一次“记过处理”亦或是一顿“暴打体罚”就想彻底解决,恐怕也是痴人说梦而已。
身为教师,千不该万不该,我们心中还应该时刻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那就是《义务教育法》规定:禁止体罚学生,《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其中的第五条明确告诉我们——关心爱护学生。不得歧视、侮辱学生,严禁虐待、伤害学生。
王老师,这巴掌你是真的不该抡上去啊!这巴掌让你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啦!
当然我还是怀着十二分的善意,真诚的希望这只是校长为了保护王老师而不得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当然我更希望更多的王老师们能够控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坚持言行雅正,为人师表。与大家共勉!
“学会调节自身的非理性思考方式,改变自己的认知模式,努力不让自己的情绪失控,之后才能有理性有效的教育行为发生。”
今天,我也又犯了这个错,情绪失控,当接二连三的班务工作没能落到实处,(本周一到周四:周一早上组织学生在学校体检,下午到周二代收体检费;周二安排的部分同学参加征文比赛 ,下午参加少先队活动。晚上要求排查近期去过青岛和与青岛返武人员有接触史的人员 ;周三早上要求全体学生登录智慧云平台,进行实名认证,属于网络提交 ;下午要求学生填写人口普查登记表,需要拍照上传照片;周四早上要求学生登陆青骄课堂完成课程学习和答题 ,参与禁毒知识竞赛……)经查屡次出现小昊,星宇,小凡等同学未提交时,叫来他们,并用正在手里的手机敲到了小昊的脑门,叮嘱他必需尽快补充完成,并提交。可是很快就看到他头皮起了一个包。紧接着,耳畔回响着郭老师的声音“不该,不该!”后悔自己一时的情绪失控和不该有的冲动。哎!事后主动联系其家长道歉并希望他能及时配合老师,教育孩子做好该做的事。感谢他能对我的失误表示理解 !!!
回头又在班群里发个温馨提醒:
☞☞☞
各位家长:
我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学校老师多关照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学有所成,并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那么,在您心中优秀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是某一天突然变成的吗?我们来看看:
第一类:能积极完成该做的每一件事,有责任心。(而不是在学校听不下老师的要求,在家任凭你怎么喊也无所谓)
第二类:不管是学习还是其它都需要老师三番五次强调(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在这些事情上耗费大量定会削减在教学上的管理。毕竟这些事是学校或上级部门要求做的,而不是我闲了没事去麻烦您的。)
第三类:
家长会把钉钉设在手机桌面,每天浏览班级群,一看到群里老师发通知或布置作业就第一时间处理或提醒孩子完成。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和对待老师任务的态度与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密不可分。您说呢?
☞☞☞
更应该给自己提个醒:
别“光有爱生之心而无爱生之策”,任何冲动的教育行为都不利于教育关系的建立和效果的改善。停止一切有害无益的言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