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版】
一、简介: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孔子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封建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
二、 教育实践:
1. 创私学: 开创私人讲学之风,是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他创办的私学在春秋时期是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
2. 编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
三、 教育作用:
1. 对社会:庶富教。
① 庶,即要有较多的劳动力。 ② 富,即要使人民群众有丰足的物质生活。 ③ 教,指人民要受到政治伦理教育。即,先要有较多的劳动力,再有富足的物质生活,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发展教育。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
2. 对个人:性相近,习相远。
① 性,即先天素质。② 习,即后天习染。孔子认为,人的先天素质没有多大差别,只是由于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才造成人的发展有巨大差别。
这肯定了环境的作用,同时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性高贵,促进了人们求学的积极性。(不答局限: 奴隶、女子)
四、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
1. 简介: 是孔子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
2. 含义: 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是培养官员。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要从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
3. 意义: 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性高贵,促进了人们求学的积极性。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到现在仍有现实意义。
五、 教育内容—— “六艺”
1. 内容: 诗书礼乐易春秋。
2. 特点: 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6. 教育方法 (好学启因):
1. 好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 不耻下问。
2. 学思行结合: 学而不学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知识面要广,且要深入地进行思考,并要学以致用。
3. 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诱导的教育家。训练学生思考方法:由博返约,叩其两端。获得具体知识,在此基础上综合归纳,从事物的正反两方思考问题。
4. 因材施教: 孔子是我国最早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是首先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特点。其次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教育。了解学生的常用方法有谈话和个别观察。
七、 德育论 (论德育)
1. 内容: 仁和礼。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为道德规范。道德教育居首要地位。
2. 原则 (立克行,中省改):
① 立志: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以志于仁道为个人志向和人生理想,并且坚持志向不为外界干扰而动摇。
②克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