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之前一位同事发表了一条说说:马路上打电话的人进了地铁声音马上低了,还主动给老人让了座,之所以喜欢上海的原因就藏在这个微小的细节里。而晚饭的时候,爸爸也说了类似的话,“我在车上看到一个小伙打一路戴着防尘口罩,看上去很另类,中途给一位女士让了座。而那位女士也没有说声谢谢。你看人和人还是差距很大的,有涵养的人知道珍惜自己,在爱自己的基础在去帮助其他人。人生和人生的比较除了长度之外还有质量。”很惊讶,爸爸会有这番言论,虽然爸爸也读了很多书,但毕竟是农村出身,初中文凭。也许,我们对社会的认识并非依赖于受过多少教育,而在于深度思考的能力。
最近经历了很多事情,也看到了很多东西。思想和精力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似乎更能理解“你站在什么位置,站在什么高度,决定了你什么视野”。一个90后小妹妹,跟我谈她过去的经历:研究生毕业后考上了国内的博士,申请了国外的博士,但是当时没有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博,就去工作了,现在更懂得自己喜欢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卷土重来再去读博。小姑娘很厉害,对每个关心的领域都会做深入的思考。我佩服她敏锐的思维,也同时也很欣赏她对读博这件事情的思考与见解。
反观自己,很多时候对自己的n多选择都不够深思熟虑,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细细盘点了下之前做过的很多决定。比如上大学,真的是一片茫然,误打误撞上去了国内一所国内二流学校;再比如读研,真是随大流,跟着周围人一起考了,然后不知不觉就保研了;而后是工作,签工作也签的草率,我是10月就定了工作的,是我们那一届定的最早的,校招的时候疯狂投简历,穿梭在各大面试之间,海投海面;而后就是第二次择业,回了西安,这一次到时很清晰以经济报酬为导向;而最后的离开是因为我忽然发现钱只是眼前的。想想一路走来,好像都是顺风顺水,未经历太大的挫折,而这反而也正说明以前的目标不够清晰,而或者是不能够支撑自己未来的发展的,只是顺其自然走到了这一步,而并不是为了既定的目标努力奋斗而至。
越来越觉得人一定要有目标,而且这个目标也要足够清晰,也要有一点点挑战性。而在设定目标之前,需要弄清楚的一件事情是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是个哲学问题,同时也是我们经常去回答的问题,比如门卫大叔的口头禅“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细想,颇具哲理。想清楚,在下决定,这样人会活的更明白。
但是,活的明白又有什么用呢,无非是广厦万间,夜眠七尺,良田千倾,日仅三餐?在我理解,活的明白是自己对自己生命最好的交代,要不然在这个世上,就这么匆匆走一遭,到头来,来与去时无差,白白浪费了这一具皮囊和灵魂。而活的明白也只是一个“自知”过程,“达人”又是更高的一个层次,说的通俗点就是在有生知念能为别人做点什么,能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还是那句话,如果目标足够清晰,每一步都会走的很坚定。
我不后悔我曾经走过的每一步,走的好的是经验,走不好的是经历。我们会经历一个“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我不知道”的过程,但由于每个人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因个人的生长环境和思考能力不同,而所处的阶段不同。保持深度思考的能力,时间终究会给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