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黑格尔
在黑格尔的《美学讲演录》中记录着:“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这是由黑格尔的学生整理而成的精华语言。
事实上,黑格尔的原话是这样的:“假如你不缺少发现美的眼光,那么,你在每个人、每件事物身上,都可以发现美,在受到美的吸引的同时,感受到很大的快乐。”
无独有偶,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也说过类似的话:“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然而,在缺少或发现美的观点上,也是见仁见智,不一而同的。
比如黑格尔的“宿敌”叔本华就不这么认为。
在叔本华看来,这个世界除了艺术和音乐,谈不上还有什么美的事物。
而且,在叔本华看来:黑格尔是一个“疯人院的病人”和“精神上的怪物”,黑格尔的哲学不过是“屁眼智慧”,是“绝对胡说八道”。
为了跟黑格尔一争高下,叔本华在柏林大学当讲师时,他故意将大课安排在黑格尔讲课的同一时间,企图制造出一个黑格尔的教室听众寥寥无几的场面。结果是,黑格尔的教室人满为患,反而是叔本华的教室没几个听众。
这样看来,叔本华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是自取其辱。
叔本华输就输在他看到了太多的丑陋,对人生的看法是悲观和厌世的,而黑格尔对于美的欣赏则是乐观和向上的,充满了正能量。
另一则小故事:
一位画家把自己的一幅画送到画廊里展出,他别出心裁地放了一支笔,并附言:“观赏者如果认为这画有欠佳之处,请在画上做上记号。”结果画展后,画面上标满了记号,几乎没有一处不被指责。过了几日,这位画家又画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去展出,不过这次附言与上次不同,他请观赏者将他们认为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他再取回画时,看到画面又被涂满了记号,原先被指责的地方,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世界的真相是什么?
相由心生。我们对事物的理解、解释、观感,是由内心所决定的。
世界是真善美,还是假丑恶,是你决定的。你看到真善美,你就受真善美的滋养,你看到假丑恶,你就被假丑恶侵染。
这是可以训练的。
比如同样一个场景,摄影师能拍摄漂亮的作品,普通人就不能。普通人经过摄影的训练,也可以拍摄出漂亮的作品来。
听话,也是这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