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注释】
注曰:养之有素,及时而动;机不容发,岂容拟议者哉?
王氏曰:“君臣相遇,各有其时。若遇其时,言听事从;立功行正,必至人臣相位。如魏征初事李密之时,不遇明主,不遂其志,不能成名立事;遇唐太宗圣德之君,言听事从,身居相位,名香万古,此乃时至而成功。事理安危,明之得失;临时而动,遇机会而行。辅佐明君,必施恩布德;理治国事,当以恤军、爱民;其功足高,同于前代贤臣。不遇明君,隐迹埋名,守分闲居;若是强行谏诤,必伤其身。”
【解读】
如果时机到了,能够达到极高的地位,建立伟大的功勋,就迅速出击。但如果一直都没有这样的机会,就不如隐姓埋名,不伤害自己。
古今中外伟大人物能够成功,不仅在于自身的才德皆备,更重要的是懂得乘势而行、待时而动。龙无云则成虫,虎无风则类犬。
历史上的成功者都不会违背时势、率意妄动。倘若时机不成熟,便甘于寂寞,静观其变,如:姜太公闲钓于渭水,诸葛亮抱膝于隆中。一旦风云际会,时运骤至,他们就会奋然而起,当仁不让,改写历史,造福人民。如: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时,先发制人,诛杀长兄建成;赵匡胤策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就是儒家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可见机遇、局势对于有志者的重要性。孟子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如果没有机会,没有好的形势和环境,就必须懂得守拙、隐忍之道,不能强求。所谓人不能与命争,否则,只能伤害自身。
《吕氏春秋》说:古人有从平民而为天子的,有从千辆车的诸侯而拥有天下的,有从卑贱的普通人而成为国君的辅佐的,也有从一介匹夫而成为拥有万辆车的诸侯的。所以,圣人崇尚时机。天寒地冻的时候,后稷也不播种,播种必须等到春天。因此,智慧再高的人没有机会也不会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