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落花时节走小杨

落花时节走小杨

作者: 峰的那边 | 来源:发表于2020-10-07 22:36 被阅读0次

    早就想去小杨村走走,怎奈与儿子的时间同步不起来,直拖到暮春花谢之际,才得以成行。

    出发前,和儿子交流了《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儿子戏言,但愿今天能在小杨村“又逢君”,遇上他的同学和朋友。

    到了小杨村,一圈走下来,与先前在微信上看到的人上人海、热闹非凡的景象相去甚远,除了河边的几个垂钓者和村道边聊天的村民外,并没有遇到熟人,许是早已错过了繁花似锦的盛春时节吧。

    石门

    其间,11道古石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石门独具匠心、厚重古朴,古色古香、古风古韵,石门上的石刻图案精美丰富,有虎牛鸡兔、花鸟虫鱼等等,组合巧妙,寓意独特,走一道,换一门,跨进迈出时,恍惚间,竟有一种时光穿越之感,忽如人生成长之门次第打开之境遇,直至走到第十一道石门、民间博物馆前,方觉此处既像我们的出发之地,又像返老时的归乡之地,诚如设计者所寓指的“一心一意、九九归一”。感谢设计者的绝妙匠心和良苦用心,用石头的门暗喻点化人生的精神之门,让人在进出、驻足间心生顿悟。

    也许是应了古人“应怜屐齿印苍苔”所言吧,我们长长叩击民间博物馆锁上的大门,终是无人回应,只好抱憾转身,博物馆门前一辆木轮小推车引起了儿子的兴趣,我示范给他看怎么推车,儿子饶有兴趣地推玩起来。这是2000年之前,甚至可以追溯至古时候更久远的年代时,农人的必备用具,俗称“三叉儿”。那时,人们下田干活、外出赶集、运输物资时全靠它。在我的记忆里,有它的经典画面就是:天刚放亮,村道边,一群上学的后生飞骑绝尘而去,旁边是三三两两推车的“当壮猪”的大人们默然前行;午间时分,公路边一群快骑赶回家吃饭的学生,又和三三两两轻松推空车的大人们相遇了,大人们的“三叉儿”上一般都会挂着新割的猪肉,那是回去答谢帮忙捉猪、送猪的邻居们,犒劳大半年辛苦养猪的家人们的。

    儿子学推车

    一边述说着我经历的往事,一边和儿子向村东边走去,道路不熟,潜意识里觉得,反正是向南向东就一定会走到姜堰。我们在田地里信步由缰,一阵微风吹过,我忽然间闻到了菜花初谢、新结油菜荚的特有味道,闻到了青颗饱满的小麦特有的麦青味道。太久违了的味道,再闻到时,竟已隔离十数年之久,工作后,我就离开田地,离开农作物太久太久了。今又得以亲闻、亲近,真是一大幸事啊。

    田间留影

    走着走着,快到一农家乐时,迎面走来了四条壮实的小狗,就是那种刚脱离奶狗期的小狗,它们很是活泼可爱,很是热情好奇,我轻唤了它们几声,竟然都热情地围到我的脚边,我用脚轻挠它们,它们居然高兴地跳起来、叫起来,我和儿子欢喜得不得了,儿子抱起一只小狗,玩弄起来,爱不释手,央求我把它抱回家。我坚决不同意:一是没有得到狗的主人的允许,二是儿子没有照顾小狗的能力,负不了养狗这份责任,三是狗妈妈会伤心的。也许是第三条理由打动了儿子,儿子终于放开了小狗,但一路上,仍然是对小狗心心念念,念叨个不停。

    偶遇四小狗

    此番远足,未能赏及小杨村的春日盛景,未能如愿走进小杨村的民间博物馆,亦未能遇到同行者或熟人,但有幸闻及儿时的田园之味,忆及多年前的生活之真,让我和儿子有所思,有所悟,更有所得。虽有憾意,但此行不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落花时节走小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gq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