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爱情就是一场无声的思念。今人皆知“一如不见,如隔三秋”,却少有人知其出处。三秋到底是不是三年,也众说纷纭。要想弄明白,还是要溯源到诗经。来,我们一探究竟!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① 葛[gé] :葛藤,藤可编织,根肥大可入药
② 萧:蒿菜,叶可食用。湖南有蒿菜糍粑的做饭。
③ 艾:艾草,可药用。有杀菌去瘴,活血化瘀功效。
心有所念,时光踌躇。诗中三月三岁,并无歧义,分别代指三个月和三年。通常我们所说三秋,从这里的时间递进关系上,并非指三年。那是多长时间呢?
古人农耕时令,根据收,种,管三项农事命名,一年十二个月分别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看到“仲夏,仲秋” 是不是很熟悉,没错,就是你想的那个意思。
古人对此也早有注解,见《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
杜甫也有诗曰:“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三冬足用的典故出自汉书,东方朔传。“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是说东方朔小时候聪明,冬天三个月农闲在家读书,就足堪大用。
所以在《采葛》中,时间层层递进,三秋指九个月,可见解释合理。有三秋,三冬,就会有三春,他们也代表九个月吗?我们继续研究!
红楼梦有诗:“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这是秦可卿死前对贾府命运的预判。显然算作九个月是不合理的。所以此处三春实际指三年。
越往近现代,三春,三秋越指代三年。其实这跟漫长的封建农耕文明分不开关系。农作物一般一年一熟,多在秋天收获。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已经不再按照二十四节气劳作,秋天三月的区别也渐不明显,最后统称秋天。所以现在所说“今秋”一般代指今年。
故事哪有那么难,你若来我不嫌烦还有哪些与“三春三秋”相关的诗句,一起来研究研究!
回复给我或者评论区操作一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