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寒潮,呆在寝室里懒懒得不想出门,11月份为调研独自去深圳,回来一直没有时间写游记,既然无心学术,就了一桩心事吧。
11月中旬去了深圳,那里的人还穿着短袖和衬衫,我带的牛仔外套一直搁置在衣柜里。上海的温度有些微凉,一直被压抑的吃冷饮的欲望终于在深圳得到了满足。很奇怪吧,在深秋的上海来一支雪糕,胃会抗议罢工;而在温热的深圳,我可以放心大胆地吃冰,也会感觉舒爽自在。身体对外在环境的适应还是很灵活的。这是题外话。
我好像没有一个人旅行过,更何况是这么远的地方。行走在陌生的城市,身边没有人聊所见所闻,聊心得体会,我缓缓地,默默地走着,观望着,企图从一个个人的言谈举止中概括出群体的特征,企图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发现一个城市的面貌,企图跟一言不发的自己对话,挖掘对这个城市的直观感受。
我发现,一个人旅行,时而欢喜,时而寂寞,时而舒畅,时而低落。欢喜的是自由,寂寞的是失语,舒畅的是随心,低落的是孤独。
我发现,这里的人大多说普通话,外乡人很多,待人亲和友善,遇到安徽的时装店小妹,热情而善谈地聊天气聊地域聊教育,让你不好意思拒绝;遇到友善的海鲜粥小哥,细心地收好我遗忘在店里的伞,贴上标签等我去认领。出租车司机不像北京人善谈,大多是和乘客保持礼貌而不失距离的沉默。
我发现,这个城市城市化正盛,到处透露着一股时代气息,而又无法掩盖乡下的影子。就像一个义愤填膺的乡土男孩,带着憧憬和希望闯入大城市,你能感受到他的活力和热情,他最终会融入城市,褪去一身土气,衣装革履,光鲜亮丽,昂首阔步,最终,他也像其他千千万万的城市人一样,过着千篇一律的现代生活。没什么可惋惜的,没什么可批判的,这就是他的追求,也是整个时代的要求。城市化,不就是如此么?他也许会成为第二个上海,也可能不甘如此,他说,“虽然事实如此,到底也要创造出城市特色才行”。
饥饿游戏般的后现代荒芜现代,比上海更甚。
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玩乐,就把重点放在吃吃吃上。在拔草的过程中,终于清晰了早茶和港茶的区别。
-早茶:点都德和春满园很是正宗。入座先上一壶茶,普洱浓,就着甜腻的点心正好。为了尝鲜,一人点了二人的量,听着邻座阿姨聊天,游客互吹,老友闲侃。想着有限的早晨能和家人朋友一起吃早茶,想必是愉快得很。吃早茶,更像是一种文化,以茶点开场,配以晨雾与朝阳,喧嚣与繁琐抛之脑后,静静地享受当下。
惊艳的点都德早茶-港茶:相比早茶,港茶更市井、更街头。店里的小伙子热情地招呼着,温馨地提醒着趁热吃,说着欢迎慢走。菜品是最寻常不过的,一碗藏起来的云吞细面,一个淋着花生酱的猪仔包,5rmb的4大块萝卜糕,一瓶香醇的冻奶茶,不精致,不细腻,却很实在。就像穿梭于于香港电影中的拥挤的街巷,置身于热闹的小店。
淋花生酱的猪仔包超好吃街边买切块水果,莲雾、芭乐、芒果、木瓜多多益善,老板会问要不要淋上酸梅汤,听上去难以接受,以至于老板重复了无数遍才听懂,入乡随俗也同意了,没想到竟不违和,酸酸的酸梅汤与香甜的水果调和呼应,没有calorie负担的甜点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呀!
缤纷的低卡甜点还有,永远忘不了在深大小吃街买的凉茶。对凉茶的印象还是蛮好喝的王老吉,就想买街边自熬的来败败火尝尝鲜,结果一口下去难以下咽,本着不浪费有益健康的心态硬生生地干了一杯,不会再喝了。
这篇游记跨度太长,精力分散,欲望耗尽,提不起兴致。深圳这个地方,因为自己的状态,就这样被贴上了孤独和自由的标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