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部分 个体的习惯
习惯的回路(习惯的运作方式)
-
通过斯奎尔对尤金-保利和神经科学家对老鼠的实验,发现了大脑内的一种神经结构----基底核。它是时时刻刻都在存储生物的习惯,是回忆行为模式以及依次行动的核心。
-
习惯形成的基础就是大脑将一系列行为变成一种自动的惯常行为(例如刷牙、穿衣服、开车等等)。这个过程被称为“组块化”,我们每天生活靠的就是这些行为组块。
-
习惯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大脑一直在寻找可以省力的方式。例如刚学开车时你精力非常集中,学成之后,你便可以不假思索的拿出钥匙打火、上挡、松离合、踩油门等。在尚未形成习惯前,大脑内的神经灰质一直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习惯形成后,这些灰质就会平静下来,或者进行其他的思考活动。进而大脑的基底核就发展出了一套聪明的系统,能够决定什么时候让习惯来取代其他活动,什么时候让组块行为开始或停止。
-
习惯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三步组成的回路:第一步,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行为习惯。第二步,惯常行为,这可以是身体、思维或情感方面的。第三步则是,奖赏,这让你的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这便是习惯的回路。这个由暗示,惯常行为,奖赏组成的回路慢慢的变得越来越自动化,成习惯。
-
习惯形成后被嵌入到大脑的基底核中,从来都不会消失,并且只有基底核完整无缺,习惯性的暗示就会不断出现,行为也就会在你不用思考的情况下发生。与此同时,大脑以来自动化的惯常行为也是有风险的。习惯往往有利有弊(例如尤金-保利)。
-
习惯的力量很强大,但习惯本身也很脆弱的。习惯往往是在未经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但可以通过调整习惯的各个部分来重塑习惯。习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程度超过我们的认识,实际上,习惯能让人的大脑依赖它们,同时将逻辑等其他一切排除在外。
渴求的大脑(如何创造新习惯)
-
从克劳德-C-霍普基斯创造的“白速得牙膏”的广告,发现了习惯形成的规律。简单明显的暗示,清楚明朗的奖赏和对奖赏的渴求创造出了新的习惯。
-
沃夫曼-舒尔茨通过对胡里奥(一猴子)的实验发现,习惯强大到能够创造出神经渴求。例如:酗酒者,烟民等。
-
渴求驱动习惯。
习惯改变的黄金法则(习惯发生变化的原因)
-
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
-
教练托尼-邓吉和匿名戒酒社的事例,说明习惯的改变原则是:保留暗示,提供同样的奖赏,插入新的惯常行为。
-
想要用新习惯替换原有的旧习惯,并永久改变,必须相信改变是可能的,也就是说要有信仰(即坚信一定能改变)。个人信仰,在处于团体中时,更容易建立,这个团体让他们相信改变是可能的,有时这个团体即使只有两人,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