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鸡鱼肉蛋,已经成为了人们的餐桌必备了,而水产——鱼,更是因为“年年有余”的意味,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菜品。
距离村庄不远处的水塘里,总能看到由网围起来来的水域,这就是养鱼的地方了,这是村庄人在农田自给自足之外,给自己的农作扩充了范围。而卖鱼的,就极少自家养鱼,大多数作为一个中间商,从更大的市场进货。常年都有鱼可买的淮河以北的乡土人,虽然自家不能大批养鱼,但总有吃鱼的机会。。
卖鱼的在街的东头交叉口西南角的地方,跟其它类型的买卖不同的是,卖鱼的都集聚在这一个地方,两三家卖鱼的,就算是开了一个极小型的水鲜市场。来来往往的顾客从路中间经过,路边上整齐的摆放着长盆,就是买鱼人的摊子。
卖鱼的早早地拉一车货物来到集上,车子停在街面的背后,临着街面,摆放着大大小小的塑料盆。街边的每一个盆里放着同一种类的鱼,集上的卖鱼摊子,时常可以看到鲫鱼、鲢鱼、黑鱼、混子、黄鳝……这些鱼在淮河北部的平原上,是最常见的鱼了,即使农家自己养殖,也是主要种类,只是需要注意鱼的天敌——黑鱼。至于后来集市上出现的带鱼,就是从冰冻的箱子里拆封出来的了,它们和鱿鱼等海产一样,是从很远的地方运过来的,价格自然就不一样。
卖鱼摊子的地面上总会湿漉漉的,即使在晴天,也不意外。鱼放在盆里,也必然放上水,为了保持鱼的新鲜,几乎每个盆里都放上了氧气管,只要人去买鱼,卖鱼的摊子边上,氧气机在“嘤嘤”叫喊的声音,就会一直萦绕在耳畔。
鱼在盆里晃荡,来买鱼的在挑选鱼,卖鱼的人帮着挑选,盆子里的水就撒到了地面上,和水的腥气,使这片本来干燥的柏油路面变成了卖鱼的专属地。处在十字路口的卖鱼摊子,车子时不时地鸣笛,来来往往的人让场地在集上变得人声嘈杂,卖鱼摊子的上空,又撑起了帆布大伞,人也值得心里提防着自己不被什么东西碰到。卖鱼的会跟来买鱼的一个一个说着,有人询问,就有人作答,在这涌动的人群中驻足,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自然都能沉得住气。大抵人都是这样,在熏得自己所求之物的路上,在获取之前的那一刻,总能忍声吞气,抵抗住一切不快。
不少人在排队等着卖鱼的人说话,本来就狭小的交叉路口,显得人人都在挑选着缝隙往前行走。卖鱼的在大声喊着回应来买鱼的顾客时,总会显露着一股霸气,高声叫喊着来人指点的鱼的价钱。在说好价钱之后,就自作主张地拎起一条鱼,喊着差几两也就小几块钱的事情,把交易定了下来。这时候来买鱼的人就不再说什么,急着让卖鱼的人称了重量,远离这腥气弥漫,声音嘈杂的场地。
如今的集上依然活跃着乡村里烟火气极盛的卖鱼摊子,自始至终,乡村人对于吃,仍然保持着专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