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分享,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本人大爱的笔记工具“Evernote”的一些使用技巧,以及我是如何用它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完成日常生活工作的。
全文较长,先上目录,没耐心的可以跳着看重点:
·什么是Evernote
·为什么我爱Evernote
·我在什么时候用Evernote
·如何炼化你的“第二大脑”
1.笔记本和标签
2.具体做法
·我怎么用Evernote“打卡”
·其他小技巧
1.关于颜色设置
2.自动导入文件夹
·备注
· 什么是Evernote
Evernote是一款多功能笔记类应用,于2008年正式发布。中文名“印象笔记”。详细参考百度百科(因为维基又被墙了):百度百科:Evernote
在分享之前先推荐一篇文章:
---传送门: 为什么是Evernote ---
作者比较全面的介绍了evernote的故事,优势以及一些技巧。算是我看过的evernote经验分享里写得最好的一篇了,看得出作者应该是在国外有待很久的,一些句子结构跟行文风格感觉都很西式。(最近也在想,什么让这样的文章那么的条例清晰,容易阅读呢?等我研究一阵子下次分享吧。)
基本上看过上面那篇文章我觉得我也不能说得再好了。但是作为不用evernote会死星人我还是想写点东西以表达我对evernote的热爱。
· 为什么我爱Evernote?
Evernote的宣传语就是做你的第二大脑,Remember everything,记录点点滴滴,于是对于记性超级不好又有手帐情节并且轻微恋物的我来说,爱上evernote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大象让我可以随时记下灵感以及生活片段、工作学习进度、打卡计划等等。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我是没有evernote会死星人。有的人说现在有道的云笔记也在国内挺流行的,其他的还有微软的onenote功能也很强大,为什么偏偏是evernote呢?我个人来说是因为以下几点:
1. 全平台支持。电脑、网页、手机以及各种APP的支持,让我能够很方便地记录和查看。
2. 简单。我觉得evernote够简洁轻巧,但是同是功能又足够强大。对于做笔记这种事情,一定不能太复杂,快捷地记录下来是很重要的一点。
3. 搜索功能强大。evernote的搜索很方便而且速度也很快,即使不记得标题也能够很快地找到我要的笔记。
4. 免费版用户就基本上能够非常好的活用evernote了。虽然开了高级用户以后会觉得容量增大跟离线笔记本的功能赞到舍不得放弃。
5. evernote对我来说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 我在什么时候用evernote?
evernote的活用是因人而异的,全看个人喜好。用得比较多的可能就是网摘收集、知识管理、时间管理吧。基本上我是用evernote做KMS(知识系统)以及GTD时间管理的。我个人的evernote使用情况:
我在什么时候用evernote· 如何炼化你的“第二大脑”?
我觉得用Evernote,就是一个一直调整的过程,然后你的Evernote最终会变成你独家定制的最趁手利器。如果这是本修仙小说的话,我想这个过程应该叫做“炼化”。
1. 笔记本和标签
evernote有笔记本跟标签,笔记本只支持两层的笔记本组,而标签支持无限分层。对于某些文件整理控来说,两层的笔记本显然是不够用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家涛在我的各种撺掇之下仍旧没用evernote的原因),不过我觉得evernote的精髓就是强大的搜索。一个有序的文件系统固然强大,但是分层与笔记本越多,反而会在收集资料的时候显得不够快。
比如说下电子书这件事情吧,有的人会在硬盘里整理的整整齐齐甚至动用图书馆分类原则。而有的人只会大致分一下,然后用everthing去搜索。两种方式都挺好,只是我个人觉得evernote可能更加适合后种,因而两层的笔记本也足够,或者说不能再多了。
但是这意味着笔记本越少越好或者不用整理分类了吗?
不说你也知道我要说:“No!”这里我要推荐一本书:《Evernote超效率數位筆記術》
《Evernote超效率數位筆記術》豆瓣链接:Evernote超效率數位筆記術
里面介绍了很多实用的evernote活用例子,这里我想说的是作者提出的“让你的笔记流动起来”的思想。让笔记流动起来,实质上是结合了GTD的原理,让你的一条条笔记像GTD(注1)里的一个个任务项目一样在收集、整理、组织、回顾与行动中流动。或者更简化地说,像戴明环(即PDCA循环注2)的: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一样流动。
让笔记沿着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流动
2. 具体做法:
在evernote里分出“收集盒子”、“行动中”以及完成以后归类的笔记本。
规则(参考GTD和戴明环):
2-1. 收集。收集的时候,全部都放入一个“收集盒子”中。重点是任何想法不经筛选全部放入,而不去考虑要如何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尽可能快地收集信息,并且不漏掉每一个创意。方法技巧参看下文“如何快速收集?”。
2-2. 定时清理你的“收集盒子”。重点是每星期至少清理一次。或者说给自己的“收集盒子”定一个容量上限。(这点是我现在要改进的地方)
2-3. 整理。整理你的“收集盒子”:
* 把只需要零时记一下的,放入“便签条”中,比如“周二晚上党员大会时间地点”。
* 把任务用标签分成:
* Today(近期执行)
* Tomorrow(远期执行)
* Working(需要长期持续执行)
* Project(专案)
* Review(不需执行但是需要再看一下)
举例说明:
* Today(近期执行):“博客更新文章”/“100天分享行动打卡” 等最近执行的笔记。
* Tomorrow(远期执行):“今年内准备看的书单”/“台湾旅游信息收集”等确认要做但 近期不会的事项。
* Working(需要长期持续执行):“梦想清单”等需要一直补充完整的笔记。
* Project(专案):类似“减脂瘦身”/"新技能学习"这种专门分成Project。
然后我也有专门分出相应的笔记本组来装他们。
2-4. 行动。从Today的标签里挑选出项目,从“收集盒子”移动到“行动中”。
* 一次只处理一件事情。
* 挑选顺序可参照“时间、重要程度四象限”:
时间、重要程度四象限* 可以配合番茄工作法记录下时间。
2-5. 检查。
* 行动中:记录自己的时间及完成进度。
* 行动后:分析总结是否按期执行,进行中的阻碍是什么,有什么没有预计到的东西或者计划得不完善的地方等等……
* 定期检查自己“行动中”的项目流动完成情况。
2-6. 处理。
* 结合第5步检查的结果重新调整自己的计划。回到第一步。
所以笔记本能够帮助我按照大致的内容将笔记分类。而标签则能够快速调出诸如Today要做的项目这样的笔记。以下是我目前的一些分类:
我的笔记本&标签分类文字前的特殊符号!@#¥是为了帮助我将笔记本按照想要的顺序排列。
不过目前我的分类还不是很顺手,有待进一步调整。
· 我怎么用evernote打卡
用手账的时候养成的喜欢打卡的习惯,尤其适用于类似“100天行动”这样的计划里。我觉得打卡主要是实现计划任务以及结果的一种可视化。在时间管理中,“可视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东西——计划要具体可视化、执行进度要具体可视化、完成结果要具体可视化。就好像小时候老师奖励我们的小红花一样,具体可视的东西能够给人一种成就感,帮助我们更好地坚持下去。
100天行动的打卡我是这么做的:
------------------
-----------------------------------
先用excel做出一个这样的表格,然后复制粘贴到word里,再粘贴到evernote中。(会这么麻烦是因为word不能自动填充序列,而excel直接黏贴过来又会丢失边框,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也可以告诉我呀~)
每天做完的时候把数字换成一个★。
· 其他小技巧
· 关于颜色设置
关于颜色我之前在豆瓣发过一个帖子,我就不多说了,具体参看: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9838083/
· 自动导入文件夹
evernote其实也可以做一个云端同步的工具。如果你本地有一个文件夹中的信息很重要,你可以让evernote自动将其中的改动同步导入:选择工具→导入文件夹就可以选择将指定的文件夹导入evernote指定的笔记本中。
【备注】
1. GTD:GTD是英文Getting Things Done的缩写,是一种行为管理的方法,也是David Allen写的一本书的书名。GTD的主要原则在于一个人需要通过记录的方式把头脑中的各种任务移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头脑可以不用塞满各种需要完成的事情,而集中精力在正在完成的事情。
2. 戴明环: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从而也被称为“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 (do)执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 (action) 处理。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3. 本文为13年做分享活动时写的旧文,最近重新整理排版了一下PO过来简书,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同好一起讨论,斧正不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