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三天,学生的状态正在逐步调整,课堂教学也渐渐步入正轨。
男孩子
今天晨诵的诗歌是关于男孩子,这是英国作家的作品,描绘了男孩子们做的事情。由于篇章较长,学生读了两三遍,没有真正编织起来。不管怎样,晨诵已经起步。晚上,我暼了一眼新月教室关于晨诵故事的文章,很有触动!反思这两年的晨诵,诗歌还是没有与学生的生命编织起来。
我们的学校
上课,我们继续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独特之处,以及对学生来说有新鲜感的句子。时间把控的不是特别好,预留的练习时间比较短。我们只检测了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小练笔。即介绍自己学校的某个场景。
这项任务只能留作课下和第四节课完成。积极的孩子,利用课间已经认真完成了。偷懒的孩子,则是随便写了两句话就糊弄过去了。等到放学的时候,大部分作业已经摆在讲桌上。在批改的过程中,我注意学生的作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有的孩子书面干净整洁,字体也很工整,给人的感觉特别好;有的孩子使用钢笔还不熟练,容易出现错误;还有的孩子错误百出,书面特别乱……这可能就是对待作业的一种态度,需要加强习惯养成教育。
至于小练笔任务,只有几个孩子的作业写得不错。为何会出现在这种情况?一是没有充分的练说和示范;二是专门的课堂练习很有必要。这都指向课堂节奏的养成!
新鲜感
新鲜感是本单元的重点。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我请学生分享自己感受新鲜感的句子。有关注不同民族的,有关注民族服饰的,有关注动物和人的和谐,还有关注古老的铜钟的……他们在分享的时候,尽管表述还不够完整,但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自己的看法。挺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