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简书是在博士最后一个学期,那时候该发的论文也都发表了,毕业论文也准备的差不多了。那时候简书势头很猛,版面也非常清新,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心里那团文艺青年的火一下子就烧起来了。我以为这是一个小清新的聚集地,闭着眼睛就冲了进来。
谁知道,那时候的简书首页,全都是“XX天读完XX本书”,“XX大神成功的X个秘诀”这类的文章,浮躁程度堪比北上广的各大书店。兜售着各种虚无缥缈的泡泡——也许这是很多人必须的氧气吧,毕竟,生活不易,需要一个海市蜃楼来给自己希望。那时候的简书似乎就是一针鸡血,用最浮躁的方法让人们兴奋起来,奋斗起来,至少自以为奋斗起来。
在简书写文大约两周的时候,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那时候的简书还是个话题,知乎上有人这样形容简书:
严格地说,有三个简书。第一个简书叫“找回文字的力量”。第二个简书叫“分享我们的故事”。第三个简书叫“我是屌丝我傻逼还不知道自己傻逼所以我是人生导师”。
我信了,我相信我能穿过无数个第三个简书,找到第二个简书,遥望第一个简书。
但是,挣扎了一段时间,无果。之后博士毕业、博后工作、回国,各种折腾之间,我的简书账号丢失了。不,与其说是账号丢失了,不如说是我当初写作的心丢失了。
再找回来,已经是三年后。
三年后的今天,简书的版面依旧简约清新,让人喜欢。会让人有一种“纯粹的文字”的错觉。以前的粉丝、老友(如果算朋友的话)要么取关,要么成了僵尸。我把仅剩的几个粉丝的动态看了看,最早的在一年前。可能,大家都被人生导师折腾累了,放弃分享故事,也对文字的力量丧失了信心吧。
我把回国之后一直想分享的故事《一棵小多肉的成长血泪史》作为回归简书的第一个故事写下来,发布了出去。一夜之后的阅读量竟然是个位数,我有点震惊。看看主页的推荐,我傻眼了。全是“坚持XX天写作,我赚了XX元稿费”这类的文章,“收益”、“关注”成了这里的主题词。我不知道是否因为我是小白写手,所以大数据给我推送的是这些,还是说简书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农贸市场,充斥着浓浓的安利味道。
以前还是用海市蜃楼在吸引人,现在就是赤裸裸的人民币了吗?这是简书还是钱书?
当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文字能被承认,而且被承认的最有利的证明就是变成稿费。但是,拿那十块八块的稿费当做收益是不是有点小家子气?
也许,这就是这个年代的现状,也许,是我盲人摸象只看到了最低级的简书。不管怎样,我是抱着分享自己的故事的目的来的。我希望有一个平台能够保存我的文字,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分享出去,这就够了。
让“稿费”和“收益”去喧嚣吧,我只想安安静静地时不时写一篇小文,分享给想看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