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会 中原焦点,高级七期讲师八期中级九期、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 2022.5.17坚持分享第1517天
坚持是积极暗示
重复为王,剩者为大
复学群,焦虑家长,要办法,很少沉下心更多听课学习
第10课:社会影响
团队成员相互影响。本来没有想着早上五点半起来,后来发现很多老师5:30开始读书学习约练了也就开始了。
社会影响:是指在他人的作用下个体的思想、情感、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
有意识无意识都会受社会影响。学习让我们活得更明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受身边太多影响。
自己不知道需要什么,容易受别人影响。
第一单元 从众
定义: 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俗称“随大流”。
自愿的,裹挟前行。舒服有安全感。大家都这么做自己不这么做,自己就会心慌。如:补课也是从众的一种。买车买衣服生二胎买股票买保险吃饭到人多的地方
08年基金套住
从众不分好坏。大家都锻炼身体,只要不过度就是好的。青少年吸烟吸毒,从众就是不好的。团队很重要。
不要听说一件事就判断好与不好。厌学是好还是不好。要看当下的情境。人与情境。
特点
1、群体压力
真实(警察在场) 游行,从众影响情绪失控。打砸日货。可以远离情境。客观理性。
想像:多做少想。不要下意识迎合别人
疫情期间聚餐吗?no
骑摩托车带头盔。想象警察就会带
办公室老师一起做事情,如果不参加心里探忐忑。
2、意识到→理性抉择→从众(交警注视之下大家一起等绿灯);
没意识到→不自觉从众(路上围观)有几个人在路上都往楼上看,别人不自觉一块儿看,也不知道看的啥。
找吃饭的地方,用脚投票,上座率高。大众点评,这个从众有益。
大家都买,我也买。头脑清醒,合理选择。这是我真的需要吗?
办公室里买了什么零食
车
房
3、有时不符个体本意,仍属自愿行为/自愿性(到人多的饭店就餐)
远离情境。做核酸排队,谁知道是卖鸭脖的。可以尝试,对事情有所了解,下次就会理性。老年人买保健品。
孩子尝试后有独立的自我。
孩子不会整理房间。
孩子偏不从众。自我意识的萌发在青春期。家长老师说的都不太相信了。
功能
1、社会层面: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价值观
2、个体层面:让个体适应社会生活
从众的类型
1、真从众——表里如一,无冲突
吃饭,大众点评
电梯里好几个人背对着电梯,大妈上来了,她发现大家都背着,她也背着,后来一个大学生,也这样。年轻有文化,也会从众。
加班,自愿加班
2、权宜从众——表里不一,最普遍,有冲突和焦虑
行业从众
加班留下来辅导学生,不想参加还得来
不想参加同事聚会,不得已参加
3、反从众——自我控制,防止失控,领导做派从众行为的原因
参加小组学习,没有参加备课组的聚餐
行业模式
1、寻求行为参照——情境不确定
伙伴差不多,青少年打游戏
2、对偏离的恐惧——东方文化鼓励从众(一言堂)
不打游戏是不是不合群,学习的人成了有问题的人
大家都不学习,如果学习别人都会说你
3、群体凝聚力——荣辱与共同进退
小伙伴一起吃吃喝喝旅游爬山打牌
考虑你想要的是什么,为了什么来学习,排序。保持独立的自我。酌量而食。
影响从众的因素
(一)群体因素
一致性愈高,群体压力大,越容易从众
凝聚力越大,吸引力越强,越容易从众
群体规模的影响,规模的临界值:3-4人。三四个人更容易从众。人多不一定能统一思想。形成小团体。
分组,一般五个人。相似的在一起,初中妈妈高三妈妈厌学妈妈幼儿妈妈老师组
(二)个体人格因素
自我评价高,从众少;(又不会不容易相处)
自我评价低,越容易从众。
自信心强,从众较少;
自信心低,容易从众。
每个人都是拥有宝藏的,往外求,告诉我支个招,特别容易从众暗示pua。不知道自己拥有资源自己是可以的。
自信到一定程度,就不怎么关注别人的评价。写分享,一般就不在乎看的人多还是少。更在乎水平高的人的评价。
(三)情境的明确性
1.情境明确,判断标准清晰,从众会减少
2.情境模糊,对自身判断的肯定程度降低,从众可能增加
3.性别、智力也有影响,但未发现有明显确定性关系
很多东西不清晰,报团取暖,容易从众。女性买东西也容易从众,男士也会有,车房皮鞋。男性容易被女销售忽悠。
第二单元 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
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他人在场的形式:实际在场、想像在场和隐含在场两种效应。
提高效率。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相互厌烦的话也不行。女领导管年轻男孩。相看两不厌的才可以。
爷爷去世,如果爷爷在天堂看着你,他会下希望你做什么?重要他人借力。偶像明星,偶像遇到这样的事儿会如何做?
1、结伴效应(社会比较的压力;青少年骑自行车:独自、跑步伴同、竞赛时速度不同)
越相似差不多的人一起容易结伴效应。
周末骑自行车,一个人觉得慢累,一块儿说着聊着时间就比较快。一个人学习没劲,人多不知不觉学习时间很久。
2、观众效应(拉拉队,美女效应)
社会干扰/社会抑制:有时候他人在场,反而会使个体的工作绩效降低的现象
不太熟悉的时候有观众影响发挥。
熟悉和熟练的情况可以。
能渴望被看见。点赞评论,写的东西可好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天数多了,就不那么在意了。
老师多肯定鼓励学生。
优势反应强化说
对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的理论解释-美国学者扎荣克提出
1.他人在场,动机水平提高,优势反应易表现,弱势反应受抑制
2.优势反应已学习和掌握得相当熟练,不假思索即可做出社会懈怠
社会懈怠:
定义:也称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吃大锅饭”)三个和尚没水喝。
产生原因:责任意识降低,被评价的焦虑减弱
解决办法:加强考核,把活动努力和成果量化
上边千根线,下边一根针
第三单元 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
1.模仿定义:在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2.特点:1.自愿的;2.相似性
3.分类:有意模仿(有意识、主动)和无意模仿
4.意义:
1)学习的基础。低年级
2)适应作用。
3)促进群体形成。
5.模仿的发展
趋势:无意→有意;游戏→生活实践;外部特征→内部实质内容
6.塔尔德的《模仿率》
认为:模仿是“基本的社会现象”,
“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
7.模仿定律:
1)下降律:下层模仿上层人士
2)几何级数律(滚雪球)谣言像滚雪球,有谣言清者自清,关闭掉一切信息,越说越麻烦。最怕的就是红 。
3)先内后外律
二、暗示
(一)定义: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及体语以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
环节:暗示者、暗示信息,被暗示者
(二)分类
1.来源:他人暗示/自我暗示
2.暗示者的目的:有意暗示/无意暗示
3.暗示双方的接触关系:直接暗示/间接暗示
4.暗示效果:暗示/反暗示
广告,三八节情人节母亲节圣诞节
(三)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
1.暗示者:社会地位、权力、威望、人格魅力
2.被暗示者:独立性差、缺乏自信、知识水平低;年龄小,女性
3.所处情境:客观因素,处于困难情境、缺乏社会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