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迦QAQ,相信大家对李白都不陌生,今天呢 ,我们来学习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们先来读一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吗?那么就请你们当中知道的也装作不知道吧,给我留点面子。好,接下来我来翻译一下: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小提示:左迁: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今湖南省黔阳县。
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
与:给。
随风:一作“随君”。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好,现在大家都知道这首是什么意思了,但你们知道这首诗中的“你”是谁吗?答案就是李白的好友,同时也是一位大诗人的王昌龄。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而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便写下了这首诗。读完了之后,就要开始赏析了,现在我先给大家五分钟的小组讨论时间,等你们讨论完了之后,来分享一下你们组的意见,最后,我再把差不多标准的赏析给说出来,好,开始讨论。
好,时间结束,不要害怕自己说错,这个问题是没有唯一答案的,来吧,分享下你们的意见。
好,都说完了是吗,确定吗?那现在轮到我来讲了: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代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在唐代,是个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读了这两句诗,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被降职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君”字一作“风”。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xiàn),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sù)江而上的;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现过。鲍照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汤惠休《怨诗行》:“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也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们和李白这两句诗相比,李诗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前代诗人还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或进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荒凉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