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经史百家杂钞》之庄子《骈拇篇》|人性与仁义

《经史百家杂钞》之庄子《骈拇篇》|人性与仁义

作者: 大漠不飞沙 | 来源:发表于2019-02-18 23:38 被阅读0次

    《经史百家杂钞》之庄子《骈拇篇》|人性与仁义

            这一篇可以看出庄子对怕谓的君子之道十分的不感冒,觉得仁义绑架了人性,把人变成了伪君子。

            这或许是对儒家思想的一种控诉。仁义是什么来的?这篇中庄子讲是由三代开始,主要是舜时立下的标准,仁义道德治国,君子之行立身。这一直以来是儒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行仁政,以道德治国的就是圣王,而读书人则要以君子之行要求自己,最终成圣人。这两条成了庄子批判的靶子。

            在庄子看来,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性就要顺天性而为,强迫人改变自己,追求仁义,这是与自然之道相违背的。人们为了追求仁义,将仁义看作与身体一样重要。身体是自然给我们的,是人生命的载体,可仁义只是全命过程中由人们演化出的一种想法。过份看重仁,就如过份看重骈拇、悬疣。骈拇对于人来说只是旁枝末节,仁义对于人来说也只是生命过程中的一小部分,我们更应该关注人体本身。所以,过份看重并且千方面计鼓吹仁义,用仁义来标榜自己的行为,这是在舍本逐末。为名为利而来的仁义,是无法寻得真正的道。

            真正的道,不应该违背天性,应该是真性情的表现。所以骈拇是自然之道,六指也是自然之道。自然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就接受什么,不为此担忧,也不会为迷惑。但是仁义,这并不是自然而生,有或者没有都是应人而宜,为什么那些仁人君子们一直在忧心别人不仁义呢?儒家一直在担忧三代之后没有了仁义,可为什么三代之后天下有那样多的事?是因为仁义不是人性中来本就有的东西,所以当人性违背了天性,仁义,道德什么的都将失去作用,所以天下纷争也就成了必然。

             没有规矩,不成方园。可以庄子的眼里,正是规矩绑架了人性,扭曲了人性。天下万物都应顺自然规律而生长,各得其所,各安其事,这是万物存在的自然之道。当仁义出现后,约束了人的天性的自然发展,反而让人更加迷惑。人本来是万物中的一份子,所以在庄子的眼里,人的生活要符合天性,要与人性相符合,人人都以君子标准来约束,是与自然之道相背的做法,产生混乱也是必然的。所以自有虞氏立下了仁义的标准后,这天下人为了仁义而疲于奔命。可大多数的人在利益面前放弃了仁义,而失去了人的本性。伯夷为名死在了首阳山上,盗跖为利死在死在东陵山上。同样是残害本性,都是牺牲自己有所图。为仁义而死的就成了君子,为自己的利益而死的就是盗跖,就该被唾弃?生命本是自然而来,更应自然而去,违天性而残害生命,结果是一样的,性质也是一样的,而世人却给了不同的评价。有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这不是自然之道应该出现的结果。

            在庄子看来,人活在世间,做自己是最重要的。顺天性顺人性而为,不刻意追求完美,也不因为有一项专长而就会超人一等成为神人、圣人。人只要保持自己的本心,按自然之道去生活,不刻意去追求仁义,也不刻意去做邪僻的事,才是获得自我的方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经史百家杂钞》之庄子《骈拇篇》|人性与仁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det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