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5-人大读书节一瞥

25-人大读书节一瞥

作者: 全脑速读王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6-06-15 21:54 被阅读0次

    人 大 读 书 节 一 瞥

    深秋十月的夜晚,天气已经透着一股寒意,但是,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内,却到处洋溢着读书节的热浪。特别是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著名速读专家王学贤在10月28 日所作的题为《速读是跨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的专题讲座,给学生们带来令人难以置信的记忆效果,令大家耳目为之一新。

    当王学贤提出,把大家的阅读速度担高10至20倍乃至更多,才是我们适应信息时代的根本途径时,学生们吃惊地睁大了双眼。

    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证明自己教学效果的真实,王学贤带来两位学生,给大家进行现场演示。同时,他也随机邀请两位在场的学生和他的学生一起进行对比。一位学生拿出一本1998年第九期《中国企业家》.选中了一篇游记《那曲礼遇》,全文将近4000字,由工作人员到场外复印了4份。王学贤手拿石英电子表,盯着秒针,发出了“开始”的口令。在45 秒的时间内要求演示者凭记忆写出自己读懂并记住的内容;一位写出1000字,许多内容就像是照着原文抄下来的一样,特别是那些音译的藏语地名和抽象的数字,另一位写900多字。再看两位参与演示的同学的成绩,他们各自只写出四五行,里面还夹杂着一半的省略号。

    “人的身心潜力是巨大的,只要经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10倍,是毫不困难的,而且只需两三周的时间。”王学贤揭开了谜底。原来,自80年代中期,他就开始钻研快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又刻苦钻研了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符号学、信息论和思维科学等学科的理论,终于创编了一套适合中国人的速读法。在当地教委的支持下,王学贤在1993年开办了一所速读培训学校,推广自己创编的《全脑速读记忆法》。至今,他的学生已达3万多人,其中的佼佼者每分钟能阅读10字,读一遍之后就可以理解记忆所读内容的60%一70% 。

    讲座结束时,王学贤把自己亲手签名的100册速读教材赠送给大家,阶梯教室里又一次掀起欢腾的热浪。(郑军)

    (原载《中国教育报》1998年11月10日)

    编者按:

    本文作者郑军先生,跟中国教育报的执行副主编王有盛先生是交往多年的好朋友。他全程参加了这次活动之后撰写的这篇稿件,让王有盛先生可犯了难:

    稿件当中所记载的事情,太超乎寻常了,令人难以置信!这样的稿件明显违背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不能发表。

    但是,郑军先生是自己交往多年的朋友,人品和文品一直都靠得住,不发表感情上过不去。

    经过与郑军多次电话核实,他才签发此稿,但是为了保险起见,也做了精心的技术处理:一是标题改写为“人大读书节一瞥”,大大淡化了内容的影响力;二是发表的位置也选择了一个版面上最不引人注意的倒数二三条。

    王有盛先生万万没有想到,即使这样精心淡化处理的稿件,还是引起了巨大反响。刊发当天开始,连续一周的时间内,编辑部的电话就响个不停,都是质问这篇稿件的真实性、可靠性,都是咨询到哪里能找到王学贤老师或者买到他的教材。当电话量刚刚减少的时候,纷至沓来的信件又接上了,内容跟电话一样,都是询问怎么才能找到王学贤老师或者买到他的教材。

    读者的强烈反响,让王有盛先生意识到,此稿所报道的全脑速读记忆法是抓住了时代脉搏的,是有巨大市场价值的!于是,他通过郑军找到我的电话,邀请我到他的办公室详细介绍一下。

    于是,我带着我的助理李振持老师到中国教育报社编辑部的大楼,去拜访王有盛副总编。

    听了我的详细汇报,王有盛副总编说,我帮助你找一个可靠的、有实力的单位合作,把这个利国利民利己的事情做起来。

    于是,才有了我跟北京汇凯集团文化传播事业部(北京快学堂的前身)的合作。双方约定成立单独机构、挂靠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信息研究中心(办公地点设在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112、121等房间内)共同推广全脑速读记忆法。由此,我成为该中心承担的国家教委“九五规划”课题《教育信息优化与处理》的快速阅读子课题的带头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5-人大读书节一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dgp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