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天人合一的田园情怀

天人合一的田园情怀

作者: 成都文林 | 来源:发表于2018-12-25 21:55 被阅读520次
天人合一的田园情怀

/文林

小隐精舍的高山流水

早晨,一阵寒风打院子里掠过,那些香自苦寒的梅花有些得意也有些发抖。庭院自从银杏树开始落叶就没有打扫过了,如今地上一片金黄,很是灿烂。余鲲拎着一只暖瓶打曲径通幽的槭树下走来,一边往冻僵的手上呵着气,一边哼着京剧《三岔口》焦赞的唱段:恼恨奸贼太猖狂,太猖狂!私通北国害忠良……

余鲲自从在柳街古镇建了这座院子,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都江堰,他说住在这里沾仙气,可以延年益寿。余鲲自小跟母亲长大,对藏于大山大水中的灵物,有着天然的敬畏。余鲲属羊,性情温和,喜欢古人不问世事的隐居生活。余鲲认为,隐居是一种自我疗治,尤其是对于儒家传统思想影响深重的国人,更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余鲲回忆,那时候的都江堰,在人们眼里还是个偏远的县城,柳街就更是个被人遗忘的角落了。2005年,当余鲲买下这块地建院子的时候,周围的农民都以为镇上来了个疯子。他们瞪着一双双迷惑的眼睛,看余鲲把古装剧里才有的楼台亭阁,一点点搬到这一亩三分地里,然后摇头叹道:搞不懂这些城里人咋个想的,真是钱多了烧得心慌。两年后,院子建好了,柳街人也从大时代的变迁中,渐渐明白了乡村生活的价值。

余鲲常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梦想。但怎么采菊,怎么见南山,却并非每一个人都懂得。应该说余鲲的开悟得益于他的母亲,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余鲲就跟着母亲在青城外山修路建庙。他说那些日子,印象最深的便是每次从成都返回,都有种肺腑被洗刷一新的感觉。然而,母亲却毫不客气地告诉他,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你距离真正的自然还相差十万八千里。

余鲲开始大兴土木造院子的时候,老子的思想已被他消化了不少,尤其是对于“隐”的认识,可谓心得颇多。余鲲认为所谓的“隐”,绝不是将自己隐藏起来的意思,而是要学会不张扬,培养内涵,做到与大自然心气相通。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慢慢悟,于千万次的静思中获得灵感。那时,余鲲的酒厂正值初创阶段,他每天不但要往返于大邑和都江堰,还要花费精力统筹院子的建设。按他的话说,终日身心疲惫,对“隐”的生活,更是向往到了极点。所以院子建成后取名“小隐”,意思是从此这一生就要小隐于野了。那天,余鲲拿出自己酿造的“小隐”酒对我说,古有竹林七贤,今天也让文哥感受一下在林中喝酒的快活。于是,我们在冬日的阳光中坐下来,将芬芳的玉液琼浆倒入两只青花杯,伴着身旁一株绽放的腊梅,开始啜饮起来。突然,不远处琴声响起,一缕禅意打对面画廊里传出。我有些诧异,正待询问,却已被逐渐激越的旋律,带进了另一个世界。

那是一个翠峰婉约,流水淙淙的清凉世界,随着琴声的高低缓急,忽而峰回路转,忽而溪流涌荡。远古的足迹,道家的气场,洗尽铅华后的超越,所有的远离尘世之美,都豁然出现在了眼前。我禁不住放下酒杯寻声而去,原来是一位清丽女子在画廊里焚香抚琴。好一幅雪后抚琴图!我待琴声停住正要击掌喝彩,余鲲却在身后道,怎么样?有“隐”的感觉吧?

确实雅皮。我笑着问女子弹奏的是谁的作品?女子答,张孔山代表作《流水》。我轻叹,难怪有出世却不忘世的大家风范。女子露出一缕浅笑,夸我是她遇见的第一个听懂了此曲的人。余鲲忙介绍女子名叫吴思怡,来自浙江东阳。我听罢很是诧异,江浙一带自古出产文人雅士,古琴之风更是比别处盛行,没想到居然在这里也能遇到。余鲲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道,青城山是蜀派古琴的发源地,我这个地方现在是都江堰古琴学会的会址,各地来此交流的古琴爱好者多得很,吴小姐该算是老资格了,去年参加古琴大赛还拿了个银奖。

大家重又坐到腊梅树旁,话题却转到了古琴上。余鲲说一般人很难想象,古琴只有在静谧的室内和大自然中,才能展现出它的张力,这是古琴对环境的要求。过去古琴有通神明的功能,先贤用琴以类万物,祭祖通天,听琴音占卜,体悟天地之道,这肯定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能获得效果的。明代的杨表正就曾说,凡鼓琴,必择净室高堂,或升层楼之上,或于林石之间,或登山巅,或游水湄,总之就两个字——讲究。虽然后来也有人用古琴传情示爱,多了一些红尘味儿,但比起那些灯红酒绿中的靡靡之音,仍有天壤之别。所以,古琴的高贵可以说是与身俱来的,光有一把好琴没有一个好的场所,就是请大师来抚,也达不到想要的境界。吴思怡也说,比起清婉广阔,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的吴派风格,蜀派则显得硬朗,有激浪奔雷之势,好像弹起来更让我过瘾。我笑小吴像唐朝的赵耶利,但又比赵耶利多了些男儿情怀。这时,余鲲呷口酒叹道,小隐精舍能成为今天蜀派古琴的弘扬之地,也算遂了我一个多年的心愿!晚到的青城湾湿地庄园庄主白平深以为然,据白平介绍,早在十年前,柳街古镇就被冠上了“诗歌之乡”的美誉,许多院子被改造成民宿,一时间从城里来的雅士不时聚在一起,或畅谈国学,吟诗作画,或温酒抚琴,说古论今,把青城山下这块宝地,弄得风生水起,文气十足。余鲲通器乐,尤好古琴,视之如圣器,最迷蜀派指法和心法,几个志趣相投者一议,就搞了这个学会,没想到现在影响这么大,真是当初始料不及的事情。

说到古琴学会,余鲲的话又多了起来。他先是大谈青城山这片孕育了道教的福地,是多么富有文化的感染力,尔后又阐述古琴与道文化的关系,进而谈及小隐精舍已把推广蜀派古琴文化作为了一项公益事业,并得到全国各地古琴爱好者的支持。如今,常来学会指导的就有寇文犀、胡济璋、唐中六等大师级人物。余鲲还说,他正在距此不远的大观镇艳景村建一个古琴坊。到时,这片朝看青城细雨,暮听古刹钟声的大地,会有更多的古琴为到此游玩的客人,抚弄出他们想象中的高山和流水。

坐忘即是回归

青城山周围的别墅和院子很多,但能够把一种理念落实到一幢别墅或一座院子的就屈指可数了,“坐忘”森林酒店当算是这屈指可数中的佼佼者。

“坐忘”顾名思义,可以解释为坐在那里忘掉一切,但更深一层的意思却是指回归内心。庄子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2016年,当七个成都美女在沙坪村开始搬石运土时,一家名为“坐忘”的森林酒店即将落户青城后山的消息,便已经在朋友间传开了。那天,被誉为“七仙女”之一的杜天煜跟我介绍,她们七姊妹2012年去大理游玩,为洱海沿岸的民宿吸引,尤其是位于双廊的杨丽萍别墅,给她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成都后,“七仙女”常在一起回味那远离喧嚣,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日子,其间感叹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是有块地,建一个园子出来,那才安逸哟!”也就是从那时起,做过导游的杜天煜便存下了心,一定要找到一个心仪的地方。

对于什么样的地方才称得上心仪,七姊妹均有着非常一致的共识,她们既不想找交通过分方便的所谓口岸,也不愿搞得太神秘太个性化缺乏认同感。按杜天煜的话说,我们要寻的那个地方,如果以人民南路展览馆作圆心,不能超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并且那地方要有山有水有好的植被。

功夫不负有心人,七姊妹终于在一次不经意的巡游中,发现了青城后山这片世外桃源。她们认为都江堰的旅游资源非常优渥,流动人口中的消费群占比较大,且青城山一带自旅游兴起以来,就是成都的后花园,尤其是这些年,成都人到青城山避暑已成为常态。于是,七姊妹决定在这片孕育了道教的圣地,营造一个“第三空间”,即红尘与寺庙的过渡带,如果再说明白一点,就是当你需要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不用到寺庙去便有一个与自己相处的地方。

“坐忘”悬于山腰,分“坐楼”和“望楼”两幢,中间依据山势走向设计,庭院水池既不失现代感,又与周围环境自然交融,真真做到了别有洞天。拉雅姐据说在此已住了半个多月,杜天煜引我去见她的时候,拉雅姐刚在一片薄雾中做完愈场自修。所谓“愈场”是指坐忘酒店专门为客人制订的分时课程,比如:辰时——静心冥想,自若早餐;巳时——能量晨读;午时——静悟抄经,欢喜午餐;未时——自在午觉;申时——喜悦瑜伽;戌时——逍遥晚餐;亥时——心灵送钵。拉雅姐有一张过于严肃的脸,许多人怀疑她这一生迄今为止是否笑过?我们打完招呼,在餐厅靠窗的位置坐下,一边饮茶一边闲聊。拉雅姐说她最讨厌被采访,之所以愿意跟我坐下来聊聊,是因为早前听杜天煜说我是个画家。我觉得拉雅姐的理由很独特,不知画家与接不接受采访有何必然联系?拉雅姐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呷了一口茶对我说,我前夫是个画家。我有点晕,担心拉雅姐如网上所言,在找感觉。不料拉雅姐又发话了,放心,你不是我的菜。

厉害!两句话把我这大男人怼得头脚冰凉。我看一眼借故离去的杜天煜,想找回点面子,却不知说什么好。这时,一只觅食的鸟打林中飞来,停在窗外空地,我言不由衷的道,这么冷的天,真可怜!

天高任鸟飞,活得如此自由自在,有何可怜?拉雅姐又呷了一口茶,一副很不屑的样子。我有些恼怒,但为了工作却又不便发作。只好忍着不爽说,拉雅姐是不是跟画家有仇?

那你又错了!陈滞冬,成都画家陈滞冬你晓得不?我就喜欢。拉雅姐将两手交叉放在腹部,摆了个很庄重的pose。

陈滞冬我认识呀,早年我在《蜀报》上还给他写过一篇画评。

那你觉得他的画怎么样嘛?拉雅姐这回没有跟我拿腔拿调,而是很在乎地看了我一眼。

不错!尤其是有些小品,很有禅味儿。我突然找到了把话题拉回来的切口。

哦,咋个说?拉雅姐一边喝茶一边用她那双刁钻的眼睛看着我。

一个画家的价值取向,决定作品的志趣;文化底蕴的厚薄,决定其成就。陈滞冬早在九十年代初就自觉远离名利场,于超然中审视自我,回归自我。而师从陈子庄晏济元,以及在川师大研读古代文学的经历,则给了他更多的专业和文化修养,使其进入成熟期后,用绘画语言表达老庄精神很是自如。这样一位画家的作品,当然会有趣有味了。

说得很有道理!那你想了解我啥子呢?拉雅姐放下手中的茶碗,显然气已顺了许多。

听说你是目前在这里住得最久的客人了,想听听你的感觉?我朝四下看了看。

哈哈哈,住得久就有感觉?我要是说没得呢?拉雅姐笑了,而且是开怀大笑,弄得餐厅的服务员一个个面面相觑。

没得其实就是有。我也笑着用老子的理念开起了玩笑。

你是个有意思的人。好吧,就满足你的要求,说说我对这里的感觉。拉雅姐将紫红色的羊绒披肩拉了拉接着道,其实这里是朋友给我推荐的,不过来了我还是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首先是你说的禅味儿,我觉得每天坐在这里,能够心无杂念,抛掉所有的烦恼;另外就是可以想一些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比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爱和恨能不能相互包容?反正咋个想都可以,随性随意,不像在城里事事都要顾及家人朋友和同事。拉雅姐的脸上划过一丝伤感。

就是说你在这里很放松?我有意调整了一下节奏。

对,很放松。完全有先前说的天高任鸟飞的感觉。拉雅姐给我的杯子续完茶继续道,人啦,有时都想找个地方藏起来,让自己尽量远离现实,搞清楚内心在想啥说啥?这种时候虽然少,但却不可没有。这些感悟,恐怕也只有体验过的人才能理解。拉雅姐用她纤细白净的手,捋了捋额头上飘着的一缕头发。

是啊,生活中人人都累,没得哪个敢说自己无烦恼。不过像你这样能够抛开一切,独自找个地方享受清净的人还是少数。我端起杯子呷了一口温暖的大红袍。

那我也要说你错了!重新换了一身衣服的杜天煜,正好端着一盘水果过来。她看了看拉雅姐继续道,“坐忘”从试营业到现在还不到半年,你猜一下我们一共接待了多少人?

我有点懵,看着杜天煜疑惑地摇了摇头。

平均一周300人,且大部分还是组团来的。杜天煜朝我伸出三根手指,像是在跟我划拳。

300个?平均一天42个多?我往四下里看了看,还没来得及说话,杜天煜却先开了口,你不要看了,今天的人还不止你说的这个数,一大早就爬山去了。

我回头看看杜天煜,又看了看拉雅姐,心里突然豁然开朗,忙将采访本往旁边一甩大声道,不谈工作了。从现在起,我也要在这里坐忘两天。不,至少三天!

青峰有道

许多年以后,依然有人叹息何洁当年为何不选择搞房地产?以她当时的人脉和号召力,弄个上市公司不是没有可能。也有的人说何洁要的不是钱而是名,不然把书院建到青城山干嘛?还不是假名山之威壮自己之名。对此,何洁历来都是付之一笑,不解释也不反驳。时间一久,说者无趣,听者更觉无聊,流言也就烟消云散了。何洁出生名门,太祖父何桂清是大清咸丰年间的洋务大臣兼两江总督。何洁两岁失明,七岁复明,自幼喜欢戏曲文学。1955年考入北京舞蹈学校,同年转入成都川剧院,曾是一名专业川剧演员。何洁研究佛学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青城外山普照寺修佛之余,创建了名噪一时的“内明写作中心”,聚集了当时四川文艺界的贤达名人,成为许多港澳台作家喜欢的地方。何洁曾说,她这一生都在做一件事——传播。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何洁旅居香港做自由撰稿人,给当时的《诚报》《信报》《明报月刊》《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媒介写专栏文章,十年间认识了许多爱国人士及企业家,为外界了解四川做出了一定贡献。“九七”香港回归后,何洁返回故乡成都,再次来到青城外山筹建书院,将视角逐步从文学宗教转向农耕文明研究及传播。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在这里受益的人越来越多,书院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影响力已堪比地方作协。但何洁反而低调了,不接受采访,不见不认识的人,不领受各种来历不明的馈赠,完全将自己隐于绿荫葱葱的青峰之下。据当地村民讲,大家都亲切的称何洁为大山里的何妈妈。

其实,生于1941年的何洁并不像她的属相那么温顺。与她走得近的朋友都知道,在何洁平易的外表下,潜藏着一颗刚毅决绝的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何洁受师傅,得道高僧正果法师的委托,协助修复位于大观镇青城外山上的普照寺。那时,许多人看中何洁的人脉关系,想拉她合作开公司做贸易,但何洁却嗤之以鼻,不为所动,潜心于佛学和当代文化传播。待庙宇修复完毕,何洁也将青城山这部大书读了个透。

“蜀山西南千万重,仙经最说青城峰。” 屹立于成都平原西部的青城山,不仅孕育了名垂千秋的道教文化,也是佛门之圣地。千百年来,佛道两家在此共生共荣,给青城大地营造出一片祥瑞之气。何洁在此研究释道文化,深得师父正果法师和中国道协会长付元天道长之真传,确立了关爱生命的人文价值观。应该说与青城山的结缘,让何洁获得了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何洁曾这样描述自己,从普照寺到青峰书院,山路不足二里,却用了整整二十年的时间寻觅,这个过程终使她大彻大悟。

新世纪伊始,从香港回到青城山的何洁,在原雪山寺旧址得到了一尊近2米高的孟母教子青石坐像。这一重大收获令正准备筹建书院的何洁无比喜悦,并深信此乃缘分。雪山寺始建于元末,曾毁于战乱,清初重建,再毁。相传雪山寺开山祖师啸云净创立了与峨嵋、武当齐名的啸云剑法,所持之剑剑柄上镶有七颗宝石,名啸云剑。那时,雪山寺僧人个个习武,威名远扬。可啸云净却并不看好这一风气,认为练武虽能强身健体,却难免杀气重重。于是,遍寻画师为雪峰寺大殿绘制《唐三藏西天取经图》,同时雕刻孟母教子石像,意在告诫众僧,放下杀戮之念,方能立地成佛。清中期,被尊为雪山寺镇寺之宝的啸云剑被盗,住持方丈自责请辞,发誓要找回寺中宝物,尔后云游四方,杳无音讯,雪山寺也因此衰落。

孟母教子石像的重现,无疑给了何洁极大的热情和信心。她决定以此石像为契机,将“孟母教子”作为今后书院传播教育的宗旨。经过数年兴修,几易调整,何洁终于在大山中屹立起一座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院落。那年春上,书院竣工,白墙青瓦两楼一底的明清式四合院,掩隐在林木之中。乡亲们都说应该给书院取一个好听的名字,使其成为一方标志。何洁感念乡民厚爱,以背靠的青峰山命名书院,将书法大师刘云泉撰写的一幅对联挂于院门两侧,阳光下,“放眼青山莫非图画,游心玄境自有文章” 可谓恰到好处地道出了何洁的所思和所想。

据何洁介绍,建于青峰山下的青峰书院坐西朝东,三面环山,占地12亩,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内设青峰山房、图书馆、讲堂、会议厅、创作室、电教室等办公生活用房。书院常年举办公益活动,每年自筹资金搞2-3次高端文化论坛并免费向公众开放。落成以来,到此盘桓的文人墨客及海内外游人已逾数万。书院现有的近五万册藏书,以及数百幅艺术价值高昂的书画作品,都安放在各个房间和书架书橱,如一段段静好的岁月,展现着书院既错落又别致的风貌。院内的奇花异石,参天古木,则时时启发着人们思考,是一个做学问的好地方。

近年来,何洁为传承蜀地教子文化,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聚集了一大批关心教育和下一代成长的有识之士,共同组建了“青峰学士林”。何洁说,青峰书院将作为一个社会共享的教育平台,以“孟母教子”为精神载体,推广“无形之道”的教育理念,使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得到更好的发扬。

如今,何妈妈每天坐在院子里自家的“爱晚亭”品茶会友,谈天说地,倡导“自然、生命、智慧”的精神环保理念,与大家一同关注人类与大自然“物我同舟,天人共泰”的宇宙法则。何妈妈对人说,她最烦给孩子们灌输实用主义,认为教育就应该像昔日孟母那样,从大局入手,培养孩子广阔的心胸,使其懂得学习和做人的道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何洁历尽几十年艰辛,终于获得了人生之意义。她说此生能凭借上天赐予的智慧和心力,穿越布满荆棘的求索之路,实在是一大幸事。那天,我跟何妈妈坐在院里那棵已有1200年的古银杏树下喝茶,不时聊一些人情过往。天色向晚时,许多飞鸟回到树上,何妈妈看着眼前景色禁不住对我说,培养人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非一朝一夕能完成。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啊!

青城湾的五行八卦

在拥有“七里诗乡”美誉的成青路一侧,占地300亩的青城湾湿地庄园,可谓称得上是一个有大名堂的去处。时任柳街镇镇长刘霞说,十年前湿地庄园开建的时候,许多人都以为无非是又要搞一个超大的农家乐而已。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现在青城湾展现的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白平,男,巴中平昌县人,厦门大学政治学专业毕业,好诗酒,性情中人。白平说第一次看见青城湾这片湿地的时候,脑子里就浮现出了杜甫“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画面。白平从小生活在富有神秘色彩的米仓山下,亲历过乡间有关婚丧嫁娶的地方风俗,对影响人们思维方式的传统文化力量,有着颇为深刻的认识。上大学时,又喜欢上了《易经》,尤其对五行八卦,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痴迷。白平说,归朴有意方得道,对境无心便是禅。人一生一世的得失,都在有意和无意之间。所以,一个人要做到物我两忘,其实并不容易,但一个好的环境却可以帮助他实现。

大学毕业后,白平没有选择走仕途,工作不久便下海经商。用他的话说,逍遥江湖,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才是幸福指数最高的人生梦想。

白平开始设计修建湿地庄园的时候,成青路还没有通车,往来于青城山的游客,还在另一条路上奔驰。阳春三月,白平顺着路坯向一泻千里的成都平原望去,满眼都是黄灿灿的油菜花,头顶上还不时划过一群飞鸟。真是一幅绝美的画卷啊!白平赞叹着,情不自禁地自语道:且坐幽篁观自在,常阅清流法天然。白平说他那天吟完这两句诗,便没心思想眼前的路还需多久才通这个问题了。他拍拍屁股,转身回到屋子,安心设计沁园小院去了。

沁园小院位于庄园西大门右侧,是整个院子的眼,就像我们读报时看到的报眼,白平很喜欢这座承载了阴阳平衡的小院。至于将小院取名“沁园”,大概是与毛泽东那首《沁园春·雪》有关吧。白平说自己三岁就能背诵这首词,长大后练书法也数它写得最多,尤其是结尾两句,不但有气势,也道出了一代换一代的自然法则。沁园小院的构造在我看来,有一种深入浅出的意思。房子都是砖木结构加青瓦的典型川西民居,门前一块晒坝,远看很像是一座农家小院。坝子中央设有一口“金泉”井,形若太极,每逢客人驾临,都能恰到好处地展示出设计者的造园理念。白平对取名“沁园”的解释,是暗喻来的客人都是风流人物,这既是庄园的一种抬举,更是一种风雅。白平还承认,他在规划这座院子时,确实费了不少的工夫。因为沁园小院地势较低,视野不开阔,如设计不好,容易给人压抑感。所以在建造时,借助了传统四合院的模式,将林木作为屏障,有意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给人以自成一体的感觉。

流经庄园的小溪是天然的中轴线,顺着溪边大路往东约走一里,一条形若鸟翅的湖便向南北展开,将庄园自然切分成西区和东区两个不同区域。西区主要汇集着传统民俗生活,如“原乡集市”、“农作空间”、“大卉园”以及“木屋”、“竹屋”等乡土风情,概括了川西大地自古以来的农耕文明。东区则是文人雅士的乐园,有“三味书塾”、“雅艺堂”、“鉴月湾”等等,处处趣味横生,不乏诗意。而位于中轴线和湖相交的垂钓岛,便是庄园的元点了。对于把这座不起眼的小岛称作“元点”而不是“原点”或“圆心”,白平自有一套说法,“元”——头、首、始、大的意思,为万物之初。白平认为一座有灵气的庄园,也应该有一个能够聚敛气象的所在,因此,找到和确定这个被称为“元点”的地方,就决定了一座院子的气场,也就是决定了水、火、木、金、土五行的方位。然后根据这些方位“相生相克”的规则进行布局,统筹指导庄园的兴建和调整,园子的各个区域就能相互贯通,形成必要的内在联系,让局部利益始终服从整体利益。那天,我们站在这个“元点”向四处张望,确有一种与八方呼应的感觉。白平还很得意的用手在空中画了个圆圈说,如果在高空俯瞰这座庄园,会发现它很像一幅八卦图。那些介于房屋与房屋之间的荷塘、草木和花卉,都会因季节的变化,改变院子的卦象,推演出空间与时间,人和物的关系。为了证明这种关系的存在及其作用,白平还带我们去了院子里的矿泉疗愈池,他指着池子中央的一樽陶罐说,放置这玩意儿绝不仅仅是为了装饰。因为池子里水太多,常言道水满则溢,所以需要用土克之,加以限制,陶罐放在这里,恰好能改变水的流向,起到调节的作用。

后来,我们到了“邓家别院”,这里又是另一番讲究。相传此处最早住着一户张姓人家,40岁上还未得子。因是三代单传,老张担心在他这一代断了香火。一家人正不知如何是好,却有一位姓邓的道长打这里路过,老张忙向道长求助,希望破解其中疑难。邓道长也不推辞,先是伸手摸了摸老张的脉象,又看了看老张的气色才慢吞吞地道:带我去你家看看。于是老张领着邓道长来到院子,正待请邓道长进门,却听道长说,不必进去了,你只要将院门改个方位,朝向东南,来年定会有喜。邓道长说完也不等老张道谢,将手中拂尘一扬,喊一声“福生无量天尊!”,便独自往青城山而去。老张不敢怠慢,赶紧按道长所言,改换院门朝向。翌年秋天,老张家的果然生下一子,一家人欢天喜地,大摆酒席宴请乡民。老张感念邓道长恩德,遂将儿子改作邓姓,并精心抚养,供其读书,终取得功名。时光荏苒,随着一代代人的更替,昔日的张家院子也就变成了现在的邓家别院。

白平才把故事讲完,堂屋里已点燃了炉火。一只大铁锅炖着从荷塘弄来的鲤鱼,咕噜咕噜欢腾着煞是诱人。窗外不知何时又飘起了雨雪,我们围炉而坐,一边继续聊着道家文化,一边打开余鲲的“小隐”酒,将桌上酒杯斟满。那时白平举杯道:五行八卦学的基脉是动态的,也是无限延展的。科学证明,采用自然触觉和场景暗示,可以让人忘掉焦虑,沉浸于安宁忘我之境界。白平还说,青城山本就是道教的发源地,守着如此具有特色的本土文化,不去挖掘,不去利用,那真就是人们说的傻瓜了。

2018年12月于重庆

天人合一的田园情怀

相关文章

  • 天人合一的田园情怀

    /文林 小隐精舍的高山流水 早晨,一阵寒风打院子里掠过,那些香自苦寒的梅花有些得意也有些发抖。庭院自从银杏树开始落...

  • 田园情怀

    这段日子真是糟透了,感冒咳嗽反反复复的有近十天了,还不见好。或许是由于抵抗力下降,好久没露面的口腔溃疡又来...

  • 田园情怀

    田园情怀 姜彦伟 简单,并非就不精彩。 早起,第一件事,给新做的酱打耙,一天一个样,快一个月了,酱的颜...

  • 记录我的慢生活,田园时光里的故事(一)

    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又到了花开的时节,我将生活中的那份情怀化为纸笔,记录下我在田园时光里的故事…… 01 做个田园...

  • 读书笔记 31

    第6章园林与风景建设 一、概说 1.自然式山水田园形成的基础 (1)理论 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

  • 读书笔记 38

    第6章园林与风景建设 一、概说 1.自然式山水田园形成的基础 (1)理论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

  • 《羊太岁》推荐

    冬月始寒,围炉夜话。茶余,或坐,或卧,读几页《羊太岁》,心随宇宙,天人合一,锦绣江湖情怀油然而生。

  • 那人间大美的格局 那天人合一的情怀 要做到,是何等之难? 那脆弱而又错乱的心 究竟需要救赎,还是开阔? 堕落……踌...

  • 说说田园情怀的“赵德汉”

    最近全民追剧《人民的名义》,很多报刊媒体也对全剧的情节、人物、演员角色表演等百种夸,千种赞。对这部剧我有看但没追,...

  • 《晋乐谈》田野:歌者,微笑的歌者

    田,田园的田;野,野性的野。 如果,田园代表一种情怀, 那么,从灵魂深处迸发出来的野性, 则应该是这样一个山西汉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人合一的田园情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diq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