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1356,阅读5分钟
都说写作要写喜欢的和擅长的。
那写作有哪些雷区别去踩?有哪些费力不讨好的写作方向?有哪些仅仅是自我感觉良好的内容?
以下总结了5点。
1
难写的,挤牙膏的,思考太多的。
难写不是指题目太难,而是下笔速度太慢,思绪都不连贯的。
通俗点说就是挤牙膏,一点一点地憋,这很难写。
思考太多,写上一句下一句就不知道怎么接下去,还要经过大脑的几轮再加工,这样出来的文字,不仅语句会不顺畅,逻辑上也可能出现思维跨度太大的问题,让读者都看不下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4079382/ecc3f0af48c8b4aa.jpg)
2,
怪异的、非常规的、非主流的、独辟蹊径的、个人造词的。
这一条本身就具备这些特征。
非常规的非主流的,那肯定是更加少数派的观点经验,除非这个非主流内容真的写得非常好,比如介绍那些不为人所知的职业,比如探洞者试睡员,如果你不是特别了解这个职业,那你怎么去写?怎么写得好呢?少数派观点,大概率是个人经验,可能有用,但是太过于个人独有化,对更多的其他人没太大参考价值。
如果是写情感情绪,或者工作生活经历,这个也是比较个人的,但具备一定的普适性,有很多一样的工作生活的人,那这种文就能和其他人有共鸣之处。
在心态上可以独辟蹊径,但在方法上,模仿别人的道路就好了。
大多数可见的目标,去往目的地的路径,都是明确的。
在情感世界每个人都独特,但在物质世界,在经济运转世界,几乎所有的赚钱模式,都已经被探索透了。
所以如果你要在某个领域占据一席之地,那就去看看别人成功的方式是怎么样的,跟着去做。
个人造词的这种情况,那就十分具有个人解释权了,别人不一定接受。
你选个大众喜闻乐见的词,一样能够表达同样的思想,所以没必要为了凸显特点去凹造型,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别人一般是抱着审视心态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4079382/e55eb6aab14a85d6.jpg)
3,
道理过多的,论证环过大的,逻辑太深的。
如果你解释一个知识,需要用另一个知识来佐证,那就最好打住,一般用来佐证知识的是事例,而道理一环套一环,那就肯定太复杂了,就算最后正确,那也掺杂了十分浓重的个人价值观。
记住,不要去改变别人,也别“好为人师”,当你要输出价值观的时候,就是在尝试改变别人,在“好为人师”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你完全没必要用过多的精力去验证这句话。
同样的,逻辑太深,反而会变得复杂而导致模糊不清,你不但没有讲清一件事,还把一件事弄复杂了。
好的问题和答案,都是一说即明的,一点就透。
![](https://img.haomeiwen.com/i4079382/00efbde6649815fe.jpg)
4,
个人化严重的,“我”字太多的。
可以写“我”字开头的文,也可以说“我觉得”“我认为”,但那最好是个人日记。
和“好为人师”一样,你别去改变别人。
“让人了解”也是小概率事件,别人一般不想去了解任何人,除了与自己有关的。
每个人都是一座以个人为中心的世界,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客观上就是如此。
![](https://img.haomeiwen.com/i4079382/606d4906cefc1d83.jpg)
5,
道理过细的,容易使写作思绪陷入角落的,哲学的,容易引入虚无主义的。
钻牛角尖要不得,我们都钻过牛角尖,特别是在思维观点态度心态情绪方面,这个牛角尖钻进去了就不好出来,一般是弊大于利。
当然,如果是干事情,搞科研,搞研发,攻克难关,钻牛角尖是个褒义词,是一种解决问题,消灭问题的态度,一般是利大于弊。
一般来说,不断地问为什么,最后要么是在被质疑是神经病时中止,要么就是在陷入虚无主义时中止。
道理太细太“流程化”,到这个程度,更好的应该是去行动,而不是铺一条“虚幻步骤”的路。
过犹不及,当你想得不通透了,写得不顺畅时,这个思考就可以打住了,换个方向换个事情。
评论留言分享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