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何永平野马
摄影:何永平
麻纤维被人类利用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朝,当时皇帝下诏书是用白纸书写, 唐高宗 上元 间,因白纸经常长蛀虫,改用黄麻纸书写诏书,故称“制麻”。也称“诏黄”。
麻纤维作物在我国分布很广种类也比较多主要有苎[zhù]麻、黄麻、青麻、大麻、亚麻、罗布麻和槿麻等。传统制麻,采用沤麻(长时间浸泡)的方式。沤麻是将亚麻茎或黄麻置于水中浸渍,利用细菌作用使麻的木质组织软化以便打出纤维。麻茎或已剥下的麻皮浸泡在水中时,自然发酵,会发出难闻的恶臭味,但是通过脱胶等程序最终却可以获得干净坚初麻绳。
在资源匮乏时代由于麻纤维柔软结实、通风透气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如:麻纤维纸,麻布衣服,麻布蚊帐、麻袋、麻绳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化学纤维、复合纤维逐步取代了麻纤维造成传统制麻人急剧减少,手工制麻工艺也即将绝迹。
2018月6月13日作者下村到四川省岳池县朝阳乡拍纪实片时有幸碰到了一位农村老人正在制麻于是碰巧拍下了这组珍贵的制麻图片。很遗憾由于当时的录音机出了故障采访老人的录音听不清内容还忘记了老人的名字。
老人现年85岁,子女们都外出务工,两位老人年老多病,需常年吃药,由于没有经济来源,二老以种地为生,于七八年前就以搓麻绳卖补贴家用。每天85岁的老人在方圆5公里内去割野生青麻,由于野生青麻不多走两个多小时的路才能割到二两十斤青麻,加之年老多病三步一歇,五步一停非常吃力地将青麻背回家后断尖、去叶、泡水七天后就会发出难闻的恶臭。泡好后老人忍着恶臭将麻杆剥皮再用麻刀刮掉麻纤维上的表皮后晒干就制成了麻。
老人利用晚上和下雨天将麻纤维搓成麻绳卖给岳池县那些熏腊肉的摊主,由于麻绳耐高温韧性强绿色环保,所以深受顾客喜欢很好销。老人每三个月卖一批,一批能卖100元左右,二老夜以继日地制麻每年大约能卖500元。二人每天的工钱为1.4元,每人的日工资为0.7元一天。虽然工资很底看见老人一丝不苟地将每一匹麻都刮得干干净净就象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一丝麻。
看到老人卷着裤腿搓麻绳不自觉地想起了母亲,当年母亲白天干完农活晚上吃晚饭后喂猪收拾完一切后就是十一点钟了,我们兄妹三人就上床睡觉,零下一两度的深夜刚上床时冷得发抖兄妹三人争抢着家里唯一的烘笼,而母亲则坐在床边开始做针线活,见母亲费力地将裤管卷到膝盖上,开始搓麻绳,睡觉前看见母亲的腿由白色变成了红色,等我一觉醒来后看到母亲的腿变成了青色,当时我就想为什么母亲不怕冷呢?
后来长大了才体会到不是母亲不怕冷而是母亲为了我们能在过年时穿上新布鞋冒着严寒为我们做新鞋,那是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一直到现在每当看见那一针一线做成的千层底布鞋都感到无比的亲切。
作者简介:
何永平 笔名: 野马 44岁,四川省岳池县人,摄影师、收藏家、农艺师。
一直在农村基层工作,纪实摄影师、资深农艺师,爱好文物收藏,系全景图库签约摄影师、图虫签约摄影师、拍信图库签约摄影师、微博认证文章作者、知乎认证文章作者,所拍摄作品多为反映生活在社会底层普通百姓真实生活写照,其代表作品《我的岳父岳母 》,《中国最穷之地--大凉山 》,《即将消失的职业--系列 》,《农村瓦匠》等均被今日头条、腾讯新闻、凤凰新闻、网易新闻等多家媒体刊登转载,多幅摄影作品在省市县获奖。
自2007年摄影以来其纪实摄影作品:《即将消失的职业--系列》纪录了农村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近百种即将消失和已经消失的传统手艺、传统职业,用文字、图片、视频纪录一个个真实的农村故事,反映社会底层边缘人员的真实生活现状,通过网络传播让更多人关注三农,农村、 农民、 农业。
《消失的公社》系列纪录了自1992年拆乡并镇政策后那些即将被人们遗忘的古老公社遗址,这些公社有的是从古庙过度到公社,有的是古道观过度到公社,有的是从古建筑过度到公社,有的是购买的当地百姓的住房过度到公社,有的是当时新建建筑那些曾经热闹非凡的政府驻地自工作人员搬走后已经残破不堪,部分建筑已经湮灭在历史长河中,很多公社连名字也被逐渐遗忘。《消失的公社》系列通过抢救性拍照,录制视频,采访当地百姓等方式收集整理资料归案。
《工匠之心》系列纪录农村各种老工匠几十年如一日地重复做着同一件事,他们那份精益求精的精神除了维持基本生活外更多的是要让技术更上一层楼,他们那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是我们年经一代学习的榜样更是技术传承的精髓所在。
从事摄影以来,何永平利用节期日和工作之余,拍摄了25万余张农村题材的各种图片,内容涵盖农民劳作、农民生活、乡镇赶集、农村老艺人、农村水利图片、农村历史遗迹、农作物生产图片、农业机械以及脱贫攻坚等。各种摄影作品发表于:今日头条,网易新闻、凤凰新闻、腾讯新闻等平台上让更多人关注农村。
古玩收藏:通过学习文物相关知识,对农村遭到破坏的各种文物进行抢救性拍摄纪录并宣传普及各种文物知识让当地百姓认识到老物件的文物价值,保存各种老物件真正做到藏宝于民。
农艺师工作扎根在基层20多年里从养殖、种植、农业机械等各种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民从传统农业过度到了现代农业对当地百姓增产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其论文“水稻播种前种子处理技术探析”发表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农技服务》杂志第22期。
更多农村题材摄影作品请百度:何永平 摄影
作者QQ号:25955855
微信号: hypaaa1007
部分作品发表的网站 图虫网址:https://hypaaa.tuchong.com/
其他作品:
既将消失的职业--老面坊 https://www.meipian.cn/1oivbb7v
既将消失的职业--蚕农 https://www.meipian.cn/1oiriz3d
既将消失的职业--鸭棚子 https://www.meipian.cn/1lwb3o4b
既将消失的职业-- 包皮蛋 https://www.meipian.cn/16b9d9e0
既将消失的职业--卖连盖(连架)https://www.meipian.cn/1h5vrkbl
既将消失的职业--写信人 https://www.meipian.cn/13gcms4i
既将消失的职业--篾匠 https://www.meipian.cn/118l7sbg
既将消失的职业--铁匠 https://www.meipian.cn/110zbdrz
既将消失的职业--瓦匠 https://www.meipian.cn/xmz3xzb
既将消失的职业--牛贩子 https://www.meipian.cn/wg30t2x
既将消失的职业--榨油坊 https://www.meipian.cn/vsfzz4d
既将消失的职业--公平秤 https://www.meipian.cn/uzcncdp
既将消失的职业--铸造锅碗勺盆 https://www.meipian.cn/susxryi
中国最穷之地--大凉山 https://www.meipian.cn/u41kih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