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本学期最后一次主题班会的顺利召开和学生寝室问题的圆满解决 ,今年的班主任工作也告一段落了(话说得不能太早,还有暑期2周的军训和开学头疼的学年鉴定呢)。从最开始的满腔热血劲头满满,到后来处理学生问题,担心学生成绩的种种焦虑,到如今也可以心平气和地处理起学生寝室关系了,这大概就是一年的老班养成记吧。花了半天的时间整理这一年的工作,也决定记录一下这段难得的时光。
我的小班大数据
担任班主任大概3成了我的幸运数字,3班33位同学,学期初配备了3名小班,这学期转走了俩,又转来了俩,依旧没有避开3这个数字。今天翻看填满的班主任工作手册,发现这一年在这群孩子身上也没少投入。
大一上学期,给班上学生的建议是适应,希望班级同学在不影响学业的同时,尽可能多的去参与团学组织,社团工作,尽快地融入大学这个小社会。上学期,除了班级的10名班委和9名寝室长外,班级还有11人在校院等不同的12个团学组织任职,班级有32人参与了23个协会累计45人次的社团组织。在学校的运动会,新生篮球赛,辩论赛,演讲比赛,新生晚会等舞台上都活跃着班上孩子们的身影。作为班主任,在这一年也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一年来,涉及大学适应,成绩分析,宿舍生活等相关主题的谈话累计56人次。8次下寝,走访寝室累计50余间。设立班级家长微信群,促进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学期末及时向家长告知放假情况,学期初及时跟家长告知返校情况,与部分家长1对1沟通累计9人次。一年来召开线上线下班会13次,参加学院班主任相关会议7次,组织班委会,寝室长会及班级团建活动等10余次。鼓励班级创建班级公众号,给同学们大学留下更多难忘记忆,班级自设班徽,一年来在活动过后及冬至,新年等特殊节日推文12次。
见证孩子们成长的老母亲
还记得去年刚入学,第一次线下班会,一群群稚嫩的脸庞,搬个教材感觉都把孩子们累坏了。那天跟同事说起来这件事,同事说毕竟人家才是刚毕业的高中生,本来就很稚嫩啊,一想还真是。可这学期开学一来,瞬间感觉孩子们都长大了不少,似乎男生长了个头,女生变了容颜。感觉班主任也像养孩子一般,看着他们一天天成长也是件开心的事情,跟养孩子道理一样的是,你付出的越多并不一定得到的越多,况且还是别人家的孩子。大概就是付出的多了,期望值高了,反而让自己不容易满足,期待也太高。然而佛系带班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经历一个学期的历练后,这学期明显放手了很多,学生们学习任务重,自己也被教学工作忙得晕头转向,所以见面开会的时间也明显少了很多,但学校里见到自己班上的学生,还是会被老远的喊老师好,心里也会暖暖的。
成长似乎就在一瞬间,上学期似乎感觉还很羞涩的少年们,经过一年的历练瞬间长成大人。母亲节这天,接待了一位远道而来的家长,普陀山拜佛顺道来学校看看孩子,开始还觉得喋喋不休的家长过分担忧自己的孩子,但后来却为一位母亲对孩子们的操心而感动。而当母亲跟孩子打电话时,孩子却没有着急想见母亲的意思。母亲节那天,班上的女孩子们大多晒出了与妈妈的亲密互动,男孩子相对不会那么表达,瞬间感觉到了大家口中的小棉袄与皮夹克的区别。反观主动与我联系的家长,这学期1对1谈话的家长都是母亲,男孩也好,女孩也罢,最牵挂的总是母亲。或许我们会说,父爱如山,沉稳却不善表达,但我想说的是,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中,母亲真的是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那些温暖的故事
初为班主任时,并不知道怎么做才是理想的班主任。刚开学,本来好心给孩子们借了一辆小推车去搬教材,十几个男生跑过来的时候看到小小的车之后就嫌弃了,索性各自用手搬去了,留下了略微尴尬的我。
篮球赛的时候,带着班上女孩子为运动场上男孩子们呐喊,热烈的氛围不知道是不是给男孩子们造成了压力,比赛输了班上的男孩子一脸沮丧,甚至还有孩子哭了起来。于是带着他们去喝奶茶,接下来就有了班委会和班会的奶茶社交。前几天有个女孩子来找我聊天,可惜周末我不在,还给我带了杯奶茶,虽然没喝到也喝不了,也渐渐的感受到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也有了回应。就像杨梅季刚到的时候,班上仙居的孩子说要给我送杨梅,原本觉得收孩子们的礼物会不好意思,可孩子一句“好东西怎么能忘了班主任”,瞬间让我不忍心拒绝。吃到了今年最好吃的杨梅,好在办公室有巧克力,礼尚往来,皆大欢喜。
前两天处理了一件寝室不和谐事件,坦白说自己毫无经验,不是太擅长跟学生交流,学生家长担心的催问,考虑到两天内学生三场考试,也只能一步步来了解协调。跟两位当事人交谈后都互不相让,原本以为难以打破的僵局,在班委会上班委的帮助圆满解决。瞬间觉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一年这群孩子也得到了锻炼,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辨别能力,能够给我们一臂之力,那一刻内心满怀感激。
一年的班主任工作,就当是给自己的为人母预科班吧。孩子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是家长教育的缩影,但这并不意味着付出的越多,孩子们就会越靠近我们的期望值。前段时间大火的《你好,李焕英》让很多人感动,而同事却说,那应该是每个母亲的本能,并不值得过分去赞美。我们没有商量就把他们带到了这个世界上,也本不应该让他们按照我们的意愿或期望去生活。能跟他们产生交集是缘分,健康生活按照他们的意愿去生活就够了。反观有些问题学生,大多还跟家长的过度期待有一定关系。怎么算优秀的家长,怎么算合格的教师,我想这应该都没有正确答案,与我而言,尽力做到问心无愧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