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总括四-类加载过程、双亲委派模型、对象实例化过程
目录:JVM总括:目录
一、 类加载过程
类加载过程就是将.class文件转化为Class对象, 类实例化 的过程 ,(User user = new User(); 这个过程是 对象实例化 的过程);
一个.class文件只有一个Class对象(字节码对象),可以有无数个对象(例如:new User(););
1、Load:
将编译后的.class文件以二进制流的方式加载到JVM内存中,并转化为特定的数据结构,用到的就是 classLoad 二类加载器。这个过程中校验 cafe babe魔法数 、 常量池 、 文件长度 、 是否有父类 等。
2、Link:
分为验证、准备、解析三步。
验证:更为详细的验证,比如: final是否规范 (二次赋值不规范)、 static是否合理 (静态方法必须引用静态变量)、 类型是否正确 。
准备: 静态变量分配内存并设定默认值 (静态变量不赋值是有个默认值得),这个过程没有对象实例化。
解析:把类中的符号引用转化为 直接引用 ,完成内存结构布局。(符号引用转化为直接引用:例如:test1() { test2(); },这里test1调用test2方法就是符号引用,但实际test2()通过一个指针指向test2方法的内存地址,这个指针负责调用,它就是直接引用)。
3、Init:
执行类构造器, 执行静态代码块 , 为静态变量赋予正确的初始值 , 递归初始化父类 , 不 执行构造函数 。(先执行静态代码块,再执行静态变量)。
任何小写的class定义的类都有一个魔法属性:class,
int j;Class integerClass = int.class;Class integerClass1 =Integer.class;
二、类加载的原则:双亲委派模型
类加载是怎么确定类文件的位置呢?
1、Bootstrap:最高级的类加载器,装置最核心的类,如:Object、System、String;
2、Extension ClassLoader:JDK9之前的类加载器,以后的为 Platform ClassLoader ,加载系统的扩展类;
3、Application ClassLoader:应用类加载器,主要加载用户自定义CLASSPATH路径下的类。
类加载器 并非继承关系 ,只是以组合的方式服用父加载器功能,符合优先原则。
其中第二、第三层为java实现,用户可以自定义类加载器,第三层为C++实现,所有为null:
获取Bootstrap加载的类库:
Bootstrap加载的路径可以追加,在JVM增加启动参数,不过不建议修改:
Xbootclasspath/D:/test/src
自定义类加载器的情况:
1、隔离加载类:框架中吧类加载到不同的环境中
2、修改类加载方式:除了Bootstrap,其他类并非一定要加入。
3、扩展加载源:比如加载数据库;
4、防止源码泄露:可以对类进行加密,那加载的时候需要自定义加载器对类进行解密加载。
自定义ClassLoder,继承ClassLoader,重写findClass(),调用defineClass():
public class UserClassLoader extends ClassLoader {
private String classpath;
public UserClassLoader(String classpath) {
this.classpath = classpath;
}
@Override
protected Class<?> findClass(String name)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try {
byte [] classDate=getDate(name);
if(classDate==null){
throw new FileNotFoundException();
}
else{
//defineClass方法将字节码转化为类
return defineClass(name,classDate,0,classDate.length);
}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super.findClass(name);
}
//返回类的字节码
private byte[] getDate(String className) throws IOException{
InputStream in = null;
ByteArrayOutputStream out = null;
String path=classpath + File.separatorChar +className.replace('.',File.separatorChar)+".class";
try {
in=new FileInputStream(path);
out=new ByteArrayOutputStream();
byte[] buffer=new byte[2048];
int len=0;
while((len=in.read(buffer))!=-1){
out.write(buffer,0,len);
}
return out.toByteArray();
}
catch (FileNotFoun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in.close();
out.close();
}
return null;
}
}
UserClassLoader
调用,其中D:\\wp目录下为.class文件,里面有个Son.class
//自定义类加载器的加载路径
UserClassLoader myClassLoader=new UserClassLoader("D:\\wp");
//包名+类名
Class sonClass=myClassLoader.loadClass("com.Son");
if(sonClass!=null){
Object obj=sonClass.newInstance();
System.out.println(sonClass.getClassLoader().toString());
}
三、对象实例化
从字节码、执行步骤两个方面分析
1、字节码方面:
Objectobject=newObject();,通过javap -verbose -p查看对象创建的字节码指令:
(1)new:如果找不到Class对象就进行类加载,然后分配内存(本类路径上所有的属性都分配),其中对象的引用也是个变量也占内存(4个字节),这个指令执行完毕会把对象的压入虚拟机栈顶。
(2)dup:在栈顶复杂引用,如果<init>有参数,把参数压入操作栈,两个引用,压入栈底的用来赋值或保存到局部变量表中,栈顶引用作为句柄调用相关方法。
(3)invokespecial:调用对象实例化方法,通过栈顶方法调用<init>方法(也就是调用构造方法)。
2、执行步骤
(1)确认类元信息是否存在:接到new指令时,在metaspace检查类元信息是否存在,没有就在双亲委派模式下进行类加载,生成Class对象。
(2)分配对象内存:首先计算对象占用空间大小(成员变量是引用变量就分配4个字节大小的变量空间),在堆中划分内存空间给新对象(分配空间需要进行同步操作,如:cas)。
(3)设定默认值:成员变量设置不同形式的0值;
(4)设置对象头:设置对象的哈希码、锁信息、对象所属的类元信息,设置取决于JVM。
(5)执行init方法:初始化成员变量,执行代码块,调用类的构造方法,把堆对象首地址赋值给引用变量。
四、思考:ClassLoader.loadClasshe和Class.forName区别
1//12Class sonClass = Son.class;3//24Class aClass = Maint.class.getClassLoader().loadClass("com.Son");5//36Class bClass =Class.forName("com.Son");
代码2:
其实这种方法调运的是:ClassLoader.loadClass(name, false)方法参数一:name,需要加载的类 的名称
参数二:false,这个类加载以后是否需要去连接
(不需要linking)
代码:3:
其实这种方法调运的是:Class.forName(className, true, ClassLoader.getCallerClassLoader())方法
参数一:className,需要加载的类的名称。
参数二:true,是否对class进行初始化(需要initialize)
参数三:classLoader,对应的类加载器
其中1、2都是将.class文件加载到JVM中,得到Class对象,但是 还没有连接(Link) , 静态代码块不会执行;
代码3得到Class对象并且 已经完成初始化<clinit> ,静态代码块会执行。( Class.forName("com.mysql.jdbc.Driver");//通过这种方式将驱动注册到驱动管理器上)。
1、2、3都 不会执行对象的构造函数 。
五、思考:<clinit>和<init>区别
<clinit>是类(Class)初始化执行的方法,<init>是对象初始化执行的方法(构造函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