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高性能和快启动速度,能否鱼和熊掌兼得?
Java 作为一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在性能方面的卓越表现独树一帜。
《Energy Efficiency across Programming Languages,How Does Energy, Time, and Memory Relate?》 这份报告调研了各大编程语言的执行效率,虽然场景的丰富程度有限,但是也能够让我们见微知著。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Java 的执行效率非常高,约为最快的C语言的一半。这在主流的编程语言中,仅次于C、Rust 和 C++。
Java 的优异性能得益于 Hotspot 中非常优秀的 JIT 编译器。Java 的 Server Compiler(C2) 编译器是 Cliff Click 博士的作品,使用了 Sea-of-Nodes 模型。而这项技术,也通过时间证明了它代表了业界的最先进水平:
-
著名的V8(JavaScript引擎)的 TurboFan 编译器使用了相同的设计,只是用更加现代的方式去实现;
-
Hotspot 使用 Graal JVMCI 做 JIT 时,性能基本与 C2 持平;
-
Azul 的商业化产品将 Hotspot 中的 C2 compiler 替换成 LLVM,峰值性能和 C2 也是持平。
在高性能的背后,Java 的启动性能差也令人印象深刻,大家印象中的 Java 笨重缓慢的印象也大多来源于此。高性能和快启动速度似乎有一些相悖,本文将和大家一起探究两者是否可以兼得。
二 Java 启动慢的根因
1 框架复杂
JakartaEE 是 Oracle 将 J2EE 捐赠给 Eclipse 基金会后的新名字。Java 在1999年推出时便发布了 J2EE 规范,EJB(Java Enterprise Beans) 定义了企业级开发所需要的安全、IoC、AOP、事务、并发等能力。设计极度复杂,最基本的应用都需要大量的配置文件,使用非常不便。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EJB 逐渐被更加轻量和免费的 Spring 框架取代,Spring 成了 Java 企业开发的事实标准。Spring 虽然定位更加轻量,但是骨子里依然很大程度地受 JakartaEE 的影响,比如早期版本大量 xml 配置的使用、大量 JakartaEE 相关的注解(比如JSR 330依赖注入),以及规范(如JSR 340 Servlet API)的使用。
但 Spring 仍是一个企业级的框架,我们看几个 Spring 框架的设计哲学:
-
在每一层都提供选项,Spring 可以让你尽可能的推迟选择。
-
适应不同的视角,Spring 具有灵活性,它不会强制为你决定该怎么选择。它以不同的视角支持广泛的应用需求。
-
保持强大的向后兼容性。
在这种设计哲学的影响下,必然存在大量的可配置和初始化逻辑,以及复杂的设计模式来支撑这种灵活性。我们通过一个试验来看:
我们跑一个spring-boot-web的helloword,通过-verbose:class可以看到依赖的class文件:
$ java -verbose:class -jar myapp-1.0-SNAPSHOT.jar | grep spring | head -n 5
class 个数到达惊人的7404个。
我们再对比下 JavaScript 生态,使用常用的 express 编写一个基本应用: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我们借用 Node 的 debug 环境变量分析:
NODE_DEBUG=module node app.js 2>&1 | head -n 5
这里只依赖了区区55个 js 文件。
虽然拿 spring-boot 和 express 比并不公平。在 Java 世界也可以基于 Vert.X、Netty 等更加轻量的框架来构建应用,但是在实践中,大家几乎都会不假思索地选择 spring-boot,以便享受 Java 开源生态的便利。
2 一次编译,到处运行
Java 启动慢是因为框架复杂吗?答案只能说框架复杂是启动慢的原因之一。通过 GraalVM 的 Native Image 功能结合 spring-native 特性,可以将 spring-boot 应用的启动时间缩短约十倍。
Java 的 Slogan 是 "Write once, run anywhere"(WORA),Java 也确实通过字节码和虚拟机技术做到了这一点。
WORA 使得开发者在 MacOS 上开发调试完成的应用可以快速部署到 Linux 服务器,跨平台性也让 Maven 中心仓库更加易于维护,促成了 Java 开源生态的繁荣。
我们来看一下 WORA 对 Java 的影响:
- Class Loading
Java 通过 class 来组织源码,class 被塞进 JAR 包以便组织成模块和分发,JAR 包本质上是一个 ZIP 文件:
$ jar tf slf4j-api-1.7.25.jar | head
每个 JAR 包都是功能上比较独立的模块,开发者就可以按需依赖特定功能的 JAR,这些 JAR 通过 class path 被JVM 所知悉,并进行加载。
根据<JVM Specification>,执行到 new 或者 invokestatic 字节码时会触发类加载。JVM 会将控制交给 Classloader ,最常见的实现 URLClassloader 会遍历 JAR 包,去寻找相应的 class 文件:
for (int i = 0; (loader = getNextLoader(cache, i)) != null; i++) {
因此查找类的开销,通常和 JAR 包个数成正比,在大型应用的场景下个数会上千,导致整体的查找耗时很高。
当找到 class 文件后 JVM 需要校验 class 文件的是否合法,并解析成内部可用的数据结构,在 JVM 中叫做 InstanceKlass ,听过 javap 窥视一下class文件包含的信息:
$ javap -p SimpleMessage.class
这个结构包含接口、基类、静态数据、对象的 layout、方法字节码、常量池等等。这些数据结构都是解释器执行字节码或者JIT编译所必须的。
Class initialize
当类被加载完成后,要完成初始化才能实际创建对象或者调用静态方法。类初始化可以简单理解为静态块:
public class A {
上面的第一个静态变量 JAVA_VERSION_STRING 的初始化在编译成字节码后也会成为静态块的一部分。
类初始化有如下特点:
-
只执行一次;
-
有多线程尝试访问类时,只有一个线程会执行类初始化,JVM 保证其他线程都会阻塞等待初始化完成。
这些特点非常适合读取配置,或者构造一些运行时所需要数据结构、缓存等等,因此很多类的初始化逻辑会写的比较复杂。
- Just In Time compile
Java 类在被初始化后就可以实例对象,并调用对象上的方法了。解释执行类似一个大的 switch..case 循环,性能比较差:
while (true) {
我们用 JMH 来跑一个 Hessian 序列化的 Micro Benchmark 试验:
$ java -jar benchmarks.jar hessianIO
第二次运行的 -Xint 参数控制了我们只使用解释器,这里差了26倍,这是直接机器执行的执行和解释执行的差异带来的。这个差距跟场景的关系很大,我们通常的经验值是50倍。
我们来进一步看下 JIT 的行为:
$ java -XX:+PrintFlagsFinal -version | grep CompileThreshold
这里是两项 JDK 内部的 JIT 参数的数值,我们暂不对分层编译原理做过多介绍,可以参考 Stack Overflow 。Tier3 可以简单理解为(client compiler)C1,Tier4 是 C2。当一个方法解释执行2000次会进行 C1 编译,当 C1 编译后执行15000次后就会 C2 编译,真正达到文章开头的 C 的一半性能完全体。
在应用刚启动阶段,方法还没有完全被JIT编译完成,因此大部分情况停留在解释执行,影响了应用启动的速度。
三 如何优化 Java 应用的启动速度
前面我们花了大量的篇幅分析了 Java 应用启动慢的主要原因,总结下就是:
-
受到 JakartaEE 影响,常见框架考虑复用和灵活性,设计得比较复杂;
-
为了跨平台性,代码是动态加载,并且动态编译的,启动阶段加载和执行耗时;
这两者综合起来造成了 Java 应用启动慢的现状。
Python 和 Javascript 都是动态解析加载模块的,CPyhton 甚至没有 JIT,理论上启动不会比 Java 快很多,但是它们并没有使用很复杂的应用框架,因此整体不会感受到启动性能的问题。
虽然我们无法轻易去改变用户对框架的使用习惯,但是可以在运行时层面进行增强,使启动性能尽量靠近 Native image。OpenJDK 官方社区也一直在努力解决启动性能问题,那么我们作为普通 Java 开发者,是否可以借助OpenJDK的最新特性来协助我们提升启动性能呢?
-
Class Loading
-
通过 JarIndex 解决 JAR 包遍历问题,不过该技术过于古老,很难在现代的囊括了tomcat、fatJar的项目里使用起来
-
AppCDS 可以解决 class 文件解析处理的性能问题
-
Class Initialize: OpenJDK9 加入了 HeapArchive,可以持久化一部分类初始化相关的 Heap 数据,不过只有寥寥数个 JDK 内部 class (比如 IntegerCache )可以被加速,没有开放的使用方式。
-
JIT预热: JEP295 实现了 AOT 编译,但是存在 bug,使用不当会引发程序正确性能问题。在性能上没有得到很好的 tuning,大部分情况下看不到效果,甚至会出现性能回退。
面对 OpenJDK 上述特性所存在的问题,Alibaba Dragonwell 对以上各项技术进行了研发优化,并与云产品进行了整合,用户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就可以轻松地优化启动时间。
1 AppCDS
CDS (Class Data Sharing)在Oracle JDK1.5被首次引入,在 Oracle JDK8u40 中引入了AppCDS,支持JDK以外的类 ,但是作为商业特性提供。随后Oracle将AppCDS贡献给了社区,在JDK10中CDS逐渐完善,也支持了用户自定义类加载器(又称 AppCDS v2 )。
面向对象语言将对象(数据)和方法(对象上的操作)绑定到了一起,来提供更强的封装性和多态。这些特性都依赖对象头中的类型信息来实现,Java、Python语言都是如此。Java对象在内存中的layout如下:
+-------------+
| mark |
+-------------+
| Klass* |
+-------------+
| fields |
| |
+-------------+
mark 表示了对象的状态,包括是否被加锁、GC年龄等等。而Klass*指向了描述对象类型的数据结构 InstanceKlass :
// InstanceKlass layout:
基于这个结构,诸如 o instanceof String 这样的表达式就可以有足够的信息判断了。要注意的是 InstanceKlass 结构比较复杂,包含了类的所有方法、field等等,方法又包含了字节码等信息。这个数据结构是通过运行时解析class文件获得的,为了保证安全性,解析class时还需要校验字节码的合法性( 非通过 Javac 产生的方法字节码很容易引起 JVM crash)。
CDS 可以将这个解析、校验产生的数据结构存储(dump)到文件,在下一次运行时重复使用。这个dump产物叫做Shared Archive,以jsa后缀(Java shared archive)。
为了减少 CDS 读取 jsa dump 的开销,避免将数据反序列化到 InstanceKlass 的开销,jsa 文件中的存储layout和 InstanceKlass 对象完全一样,这样在使用 jsa 数据时,只需要将 jsa 文件映射到内存,并且让对象头中的类型指针指向这块内存地址即可,十分高效。
Object:
AppCDS 对 customer class loader 力不从心
jsa 中存储的 InstanceKlass 是对class文件解析的产物。对于 boot classloader (就是加载jre/lib/rt.jar下面的类的classloader)和 system(app) classloader (加载-classpath下面的类的 classloader ),CDS有内部机制可以跳过对 class文件 的读取,仅仅通过类名在 jsa 文件中匹配对应的数据结构。
Java 还提供用户自定义类加载器(custom class loader)的机制,用户通过Override自己的 Classloader.loadClass() 方法可以高度定制化获取类的逻辑,比如从网络上获取、直接在代码中动态生成都是可行的。为了增强AppCDS的安全性,避免因为从CDS加载了类定义反而获得了非预期的类,AppCDS customer class loader需要经过如下步骤:
-
调用用户定义的 Classloader.loadClass() ,拿到class byte stream
-
计算class byte stream的checksum,与jsa中的同类名结构的checksum比较
-
如果匹配成功则返回jsa中的 InstanceKlass ,否则继续使用slow path解析class文件
我们看到许多场景下,上述的第一步占据了类加载耗时的大头,此时 AppCDS 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举例来说:
bar.jar
class path 包含如上的三个jar包,在加载class com.foo.Foo 时,大部分Classloader实现(包括URLClassloader、tomcat、spring-boot)都选择了最简单的策略(过早的优化是万恶之源): 按照jar包出现在磁盘的顺序逐个尝试抽取 com/foo/Foo.class 这个文件。
JAR 包使用了 zip 格式作为存储,每次类加载都需要遍历classpath下的 JAR 包们,尝试从 zip 中抽取单个文件,来确保存在的类可以被找到。假设有N个 JAR 包,那么平均一个类加载需要尝试访问N/2个zip文件。
在我们的一个真实场景下,N到达2000,此时 JAR 包查找开销非常大,并且远大于InstanceKlass解析的开销。面对此类场景 AppCDS 技术就力不从心了。
JAR Index
根据 jar文件规范 ,JAR 文件是一种使用 zip封装,并使用文本在 META-INF 目录存储元信息的格式。该格式在设计时已经考虑了应对上述的查找场景,这项技术叫做 JAR Index 。
假设我们要在上述的bar.jar、baz.jar、foo.jar中查找一个class,如果能够通过类型com.foo.Foo,立刻推断出具体在哪个jar包,就可以避免上述的扫描开销了。
JarIndex-Version: 1.0
通过 JAR Index 技术,可以生成出上述的索引文件INDEX.LIST。加载到内存后成为一个HashMap:
com/bar --> bar.jar
当我们看到类名 com.foo.Foo ,可以根据包名 com.foo 从索引中得知具体的jar包foo.jar,迅速抽取class文件。
Jar Index 技术看似解决了我们的问题,但是这项技术十分古老,很难在现代应用中被使用起来:
-
jar i 根据 META-INF/MANIFEST.MF 中的 Class-Path 属性产生索引文件,现代项目几乎不维护这个属性
-
只有 URLClassloader 支持JAR Index
-
要求带索引的jar尽量出现在 classpath 的前面
Dragonwell 通过 agent 注入使得 INDEX.LIST 能够被正确地生成,并出现在 classpath 的合适位置来帮助应用提升启动性能。
2 类提前初始化
类的 static block 中的代码执行我们称之为类初始化,类加载完成后必须执行完初始化代码才能被使用(创建instance、调用 static 方法)。
很多类的初始化本质上只是构造一些static field:
class IntegerCache {
static final Integer cache[];
static {
Integer[] c = new Integer[size];
int j = low;
for(int k = 0; k < c.length; k++)
c[k] = new Integer(j++);
cache = c;
}
}
我们知道 JDK 对 box type 中常用的一段区间有缓存,避免过多的重复创建,这段数据就需要提前构造好。由于这些方法只会被执行一次,因此是以纯解释的方式执行的,如果可以持久化几个static字段的方式来避免调用类初始化器,我们就可以拿到提前初始化好的类,减少启动时间。
将持久化加载到内存使用最高效的方式是内存映射:
int fd = open("archive_file", O_READ);
struct person *persons = mmap(NULL, 100 * sizeof(struct person),
PROT_READ, fd, 0);
int age = persons[5].age;
C语言几乎是直接面向内存来操作数据的,而Java这样的高级语言都将内存抽象成了对象,有mark、Klass*等元信息,每次运行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变化,因此需要更加复杂的机智来获得高效的对象持久化。
Heap Archive简介
OpenJDK9 引入了 HeapArchive能力 ,OpenJDK12中heap archive 被 正式使用 。顾名思义,Heap Archive技术可以将堆上的对象持久化存储下来。
对象图被提前被构建好后放进archive,我们将这个阶段称为dump;而使用archive里的数据称为运行时。dump和运行时通常不是一个进程,但在某些场景下也可以是同一个进程。
回忆下使用AppCDS后的内存布局,对象的Klass*指针指向了SharedArchive中的的数据。AppCDS对 InstanceKlass 这个元信息进行了持久化,如果想要复用持久化的对象,那么对象头的类型指针必须也要指向一块被持久化过的元信息,因此HeapArchive技术是依赖AppCDS的。
为了适应多种场景,OpenJDK的HeapArchive还提供了Open和Closed两种级别:
image上图是允许的引用关系:
-
Closed Archive
-
不允许引用Open Archive 和Heap中的对象
-
可以引用Closed Archive内部的对象
-
只读,不可写
-
Open Archive
-
可以引用任何对象
-
可写
这样设计的原因是对于一些只读结构,放在Closed Archive 中可以做到对GC完全无开销。
为什么只读?想象一下,假如Closed Archive中的对象A引用了heap中的对象B,那么当对象B移动时,GC需要修正A中指向B的field,这会带来GC开销。
利用 Heap Archive 提前做类初始化
支持这种结构后,在类加载后,将static变量指向被Archive的对象,即可完成类初始化:
class Foo {
3 AOT编译
除去类的加载,方法的前几次执行因为没有被JIT编译器给编译,字节码在解释模式下执行。根据本文上半部分的分析,解释执行速度约为JIT编译后的几十分之一,代码解释执行慢也启动慢的一大元凶。
传统的C/C++等语言都是直接编译到目标平台的native机器码。随着大家意识到Java、JS等解释器JIT语言的启动预热问题,通过AOT将字节码直接编译到native代码这种方式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wasm、GraalVM、OpenJDK都不同程度地支持了AOT编译,我们主要围绕 JEP295 引入的jaotc工具优化启动速度。
注 意这里的术 语使用:
JEP295 使用 AOT 是将 class 文件中的方法逐个编译到 native 代码片段,通过 Java 虚拟机在加载某个类后替换方法的的入口到 AOT 代码。
而 GraalVM 的的 Native Image 功能是更加彻底的静态编译,通过一个用 Java 代码编写的小型运行时 SubstrateVM ,该运行时和应用代码一起被静态编译到可执行的文件 ( 类似 Go) ,不再依赖 JVM 。该做法也是一种 AOT ,但是为了区分术语,这里的 AOT 单指 JEP295 的方式。
AOT特性初体验
通过 JEP295 的介绍,我们可以快速体验AOT
cat > HelloWorld.java <<EOF
jaotc 命令会调用Graal编译器对字节码进行编译,产生 libHelloWorld.so 文件。这里产生的so文件容易让人误以为会直接像JNI一样调用进编译好的库代码。但是这里并没有完全使用ld的加载机制来运行代码,so文件更像是当做一个 native 代码的容器。hotsopt runtime 在加载 AOT so 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动态链接。在类加载后hotspot 会自动关联 AOT 代码入口,对于下次方法调用使用 AOT 版本。而 AOT 生成的代码也会主动与 hotspot 运行时交互,在aot、解释器、JIT 代码间相互跳转。
1)AOT 的一波三折
看起来 JEP295 已经实现了一套完备的AOT体系,但是为何不见这项技术被大规模使用?在 OpenJDK 的各项新特性中,AOT 算得上是命途多舛。
2)多 Classloader 问题
JDK-8206963 : bug with multiple class loaders
这是在设计上没有考虑到Java的多 Classloader 场景,当多个 Classloader 加载的同名类都使用了 AOT 后,他们的 static field 是共享的,而根据 Java 语言的设计,这部分数据应该是隔开的。
由于没有可以快速修复这个问题的方案,OpenJDK 仅仅是添加了如下代码:
ClassLoaderData* cld = ik->class_loader_data();
对于用户自定义类加载器不允许使用 AOT。从这里已经可以初步看出该特性在社区层面已经逐渐缺乏维护。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通过 class-path 指定的类依然可以使用 AOT,但是我们常用的 spring-boot、Tomcat 等框架都需要通过 Custom Classloader 加载应用代码。可以说这一改变切掉了 AOT 的一大块场景。
3)缺乏调优和维护,退回成实验特性
JDK-8227439 : Turn off AOT by default
JEP 295 AOT is still experimental, and while it can be useful for startup/warmup when used with custom generated archives tailored for the application, experimental data suggests that generating shared libraries at a module level has overall negative impact to startup, dubious efficacy for warmup and severe static footprint implications.
从此打开 AOT 需要添加 experimental 参数:
java -XX:+UnlockExperimentalVMOptions -XX:AOTLibrary=...
根据 issue 的描述,这项特性编译整个模块的情况下,对启动速度和内存占用都起到了反作用。我们分析的原因如下:
-
Java 语言本身过分复杂,动态类加载等运行时机制导致 AOT 代码没法运行得像预期一样快
-
AOT 技术作为阶段性的项目在进入 Java 9 之后并没有被长期维护,缺乏必要的调优(反观AppCDS一直在迭代优化)
4)JDK16 中被删除
JDK-8255616 : Disable AOT and Graal in Oracle OpenJDK
在 OpenJDK16 发布前夕,Oracle正式决定不再维护这项技术:
We haven't seen much use of these features, and the effort required to support and enhance them is significant.
其根本原因还是这项基于缺乏必要的优化和维护。而对于 AOT 相关的未来的规划,只能从只言片语中推测将来Java的AOT 有两种技术方向:
-
在 OpenJDK 的 C2 基础上做 AOT
-
在 GraalVM 的 native-image 上支持完整的 Java 语言特性,需要 AOT 的用户逐渐从 OpenJDK 过渡到native-image
上述的两个技术方向都没法在短期内看到进展,因此 Dragonwell 的技术方向是让现有的 JEP295 更好地工作,为用户带来极致的启动性能。
5)Dragonwell 上的快速启动
Dragonwell 的快速启动特性攻关了 AppCDS、AOT 编译技术上的弱点,并基于 HeapArchive 机制研发了类提前初始化特性。这些特性将 JVM 可见的应用启动耗时几乎全部消除。
此外,因为上述几项技术都符合 trace-dump-replay 的使用模式,Dragonwell 将上述启动加速技术统一了流程,并且集成到了 SAE 产品中。
四 SAE x Dragonwell : Serverless with Java 启动加速最佳实践
有了好的食材,还需要相匹配的佐料,以及一位烹饪大师。
将 Dragonwell 的启动加速技术和和以弹性著称的 Serverless 技术相结合更相得益彰,同时共同落地在微服务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才能发挥他们缩短应用端到端启动时间的作用,因此 Dragonwell 选择了 SAE 来落地其启动加速技术。
S AE (Serverless 应用引擎)是首款面向 Serverless 的 PaaS 平台,他可以:
-
Java 软件包部署:零代码改造享受微服务能力,降低研发成本
-
Serverless 极致弹性:资源免运维,快速扩容应用实例, 降低运维与学习成本
1 难点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微服务的用户在应用启动层面面临着一些难题:
-
软件包大:几百 MB 甚至 GB 级别
-
依赖包多:上百个依赖包,几千个 Class
-
加载耗时:从磁盘加载依赖包,再到 Class 按需加载,最高可占启动耗时的一半
借助 Dragonwell 快速启动能力,SAE 为 Serverless Java 应用提供了一套,让应用尽可能加速启动的最佳实践,让开发者更专注于业务开发:
-
Java 环境 + JAR/WAR 软件包部署:集成 Dragonwell 11 ,提供加速启动环境
-
JVM 快捷设置:支持一键开启快速启动,简化操作
-
NAS 网盘:支持跨实例加速,在新包部署时,加速新启动实例/分批发布启动速度
2 加速效果
我们选择一些微服务、复杂依赖的业务场景典型 Demo 或内部应用,测试启动效果,发现应用普遍能降低 5%~45% 的启动耗时。若应用启动,存在下列场景,会有明显加速效果:
-
类加载多(spring-petclinic 启动加载约 12000+ classes)
-
依赖外部数据越少
3 客户案例
阿里巴巴搜索推荐 Serverless 平台
阿里内部的搜索推荐 Serverless 平台通过类加载隔离机制,将多个业务的合并部署在同一个 Java 虚拟机中。调度系统会按需地将业务代码合并部署到空闲的容器中,让多个业务可以共享同一个资源池,大大提高部署密度和整体的 CPU 使用率。
由于要支撑大量不同的业务研发运行,平台本身需要提供足够丰富的功能,如缓存、RPC调用。因此搜索推荐Serverless 平台的每个 JVM 都需要拉起类似 Pandora Boot 的中间件隔离容器,这将加载大量的类,拖累了平台自身的启动速度。当突增的需求进入,调度系统需要拉起更多容器以供业务代码部署,此时容器本身的启动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 Dragonwell 的快速启动技术,搜索推荐平台在预发布环境会执行 AppCDS、Jarindex 等优化,将产生的 archive 文件打入容器镜像中,这样每一个容器在启动时都能享受加速,减少约30%的启动耗时。
潮牌秒杀SAE极致弹性
某外部客户,借助 SAE 提供的 Jar 包部署与 Dragonwell 11,快速迭代上线了某潮牌商场 App。
在面对大促秒杀时,借助 SAE Serverless 极致弹性,与应用指标 QPS RT 指标弹性能力,轻松面对 10 倍以上快速扩容需求;同时一键开启 Dragonwell 增强的 AppCDS 启动加速能力,降低 Java 应用 20% 以上启动耗时,进一步加速应用启动,保证业务平稳健康运行。
五 总结
Dragonwell 上的快速启动技术方向上完全基于 OpenJDK 社区的工作,对各项功能进行了细致的优化与 bugfix,并降低了上手的难度。这样做既保证了对标准的兼容,避免内部定制,也能够为开源社区做出贡献。
作为基础软件,Dragonwell 只能生成/使用磁盘上的 archive 文件。结合 SAE 对 Dragonwell 的无缝集成,JVM 配置、archive 文件的分发都被自动化。客户可以轻松享受应用加速带来的技术红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