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伏古诗五首:六月正中伏,炎云中伏初

中伏古诗五首:六月正中伏,炎云中伏初

作者: 初衣胜雪诗词解读 | 来源:发表于2022-07-24 09:09 被阅读0次

三伏之中伏古诗五首,探寻古代的三伏中伏休假制度

三伏,在古代是并行在月令节气之中的一段节日时期。也就是说,三伏属于传统节日,而且是一个长达30到40天的节日段落。而且相当官方。

先秦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7年,秦德公选定雍城作为国都,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为了基业永存,国都昌盛,下令杀狗悬挂在城门,以消除瘟疫鬼魅,并将伏日写进历法。伏的最初含义,是杀狗祭祀道路之神,以保障出行平安,这倒不是秦德公首创,应该是周朝或者周朝之前就有的祭祀。只不过因为雍城的开城仪式,特别盛大,且时段长,伏日就流传下来。

因为这是一年最热的夏秋季节,高温高热,容易产生瘟疫和行路风险,后来就成了避暑的特定时段。

到了汉朝中期,三伏之日和计算,就固定下来,以干支纪日的方式,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定为三伏的开始,而以立秋的第一个庚日,定为最后一伏开始。中间有三十和四十天的区别。汉武帝崇尚道术,应该对于三伏的确定,有着明确的强化作用。

也就是说,之前,三伏是有时间区别的,但是到了汉朝中期,基本全国一样了。而且伏,也隐藏了杀狗路祭的原始风貌,而是强调,此时是秋天将来,酷暑依旧,秋在潜伏,而人们也要避暑伏藏。

魏晋南北朝,从诗文中,已经看到,三伏到来的初伏,是一个节日,多有吟咏。

而明确有资料显示是一个假日的,是在唐朝《唐六典》,这本唐玄宗时期官方的史料,明确规定了三伏的第一天,是要给官员放假的。也显示了三伏是一个公共的节日。

到了宋朝,很有意思,《文昌杂录》明确记载了宋朝的官方假期,不仅有初伏,还有中伏和末伏。

中伏,通常在大暑节气左右,是一年夏秋最热最漫长的时段,至少在古人的通感上是如此。中伏有可能十天,而往往是二十天,这段时间变得格外漫长。

“晚景南路别,炎云中伏初。

此行傥不遂,归食芦洲鱼。”盛唐 · 李颀送綦毋三谒房给事

唐朝虽然中伏官员不放假,但是中伏也是时间的一个重大节点。

比如唐玄宗时期的进士李颀,就是在中伏告别了朋友。

我和你告别,正是烈日火云笼罩天空的中伏日。

如果我此行,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就回家养老,休闲度日算了。

那当然,这样残酷的天气,还要外出奔波,要是事与愿违,也是让人万分沮丧和气馁的事。

这可是冒着生命危险去办事啊。

“六月正中伏,水轩气常凄。

野香袭荷芰,道性亲凫鹥。”唐 · 皎然《奉和陆使君长源水堂纳凉效曹刘体》

虽然唐朝官方没有假期,但是地方官会在这天,宴请当地的名流,去纳凉,以显示长官的恩惠和礼遇。比如名僧诗僧皎然就被邀请参加夏日消暑会,时间就定在中伏,地点是长官精心选择的水边有荷花的轩亭建筑。

六月正是中伏这天,只有这水边的亭子最凉快,感受不到暑气。

那野荷花盛开水面,飘来清香,有白鹭水鸟飞翔,好个消暑的好地方。

中伏和避暑消暑紧密相关。

而到了宋朝,官方是给中伏假的,另外还有十天一休的假期,实际中伏可以双休。那么两天假,不够回老家,却有悠闲的时段,那么官员往往自己组织消夏诗会和活动。一来感谢生逢盛世,皇帝体恤,二来加强同僚情谊。

“日色若炎火,正当三伏时。

盘冰赐近臣,络绎中使驰。

念我老且病,赤痱生枯皮。

巨块置我前,凝结造化移。

天子厚于公,不使炽毒欺。

公亦厚于我,将恐煎熬随。

我有舐犊爱,自怜小子龟。”北宋 · 梅尧臣《中伏日永叔遗冰 》节录

这首诗很有意思,永叔是欧阳修,深得皇帝器重。

中伏不是官方休假吗?皇帝头天就准备了巨大的冰块送给欧阳修。皇帝为什么夏天有冰?这倒不是难事。从周朝开始起,就有专门的采冰和藏冰的人,将北方的冰块藏在地窖中,专门夏天拿出来供应天子。这是皇帝的特权。

而到了宋朝之后,民间的贩冰产业也发达。

皇帝体恤近臣,将宫中储藏的冰块分给重臣,实际分冰从端午节就有,头伏也会有,只是中伏,这是皇帝特殊 的厚爱,不会每个人都分到。

欧阳修第一个做法,就是将冰块转送给多病的梅尧臣。

梅尧臣万分感动,他说自己热的痱子都长出来了,多谢欧阳修的大冰块。

天子爱惜欧阳修,欧阳修却爱惜我,但是这个冰块我也不能用,我得留给我的儿子孙子。

这首诗有意思在于,水往下流。皇帝在中伏记挂重臣,重臣爱惜同僚和下属,而梅尧臣的冰块却给了自己的孩子。

这也证明,这中伏天气实在是热啊。

“节逢中伏许休閒,锡宴清都绛阙间。

俯仰自惊希世遇,低徊终愧异恩颁。

连云竹影含风远,扑面荷香拥棹还。

施厚眷深知未报,独怜疲瘁已衰颜。”宋 · 余深 《奉和御制中伏入延福宫纳凉 》

北宋的初伏中伏和末伏都有官方假期。

皇帝也没有闲着,宋徽宗拥有北方花园园林一样的延福宫,他也不吝啬,凡是在京的住宿条件不好的官员,都邀请到延福宫避暑,并且赐宴。

这肯定是福利。因为为了迎接这些官员,肯定会设置冰堂,游船,宴饮,也算皇帝自掏腰包吧。

这个余深就是其中的一员,吃了皇帝的,去了竹林,上船游了荷花湖,以宋徽宗的大方,另外也有其他消暑的赠品。

实际这样的做法,唐玄宗时代就有,拉近君臣距离,培养向心力和凝聚力。

不过宋徽宗也和唐玄宗一样,这样的太平繁华,没有维持多久,就被金国南下的铁蹄碾碎。而宋徽宗的下场比唐玄宗更惨,被俘死在了金国。

“浮生处处托慈云,大热清凉一变新。

愿力更能为法雨,欲令四海总无尘。”北宋 · 彭汝砺《中伏离襄极热》

中伏阶段在大暑节气,酷暑和大雨并行,热极思雨,雨后暴晴。但是对于苦热的人们,一场雨多少能带来舒爽。

所以大热之后的大雨,分外让人欣喜。

那是从大热转成清凉。

他倒是许愿,这场雨能够更长久些,要让四海无尘。

但是这是愿望,因为中伏之后还有末伏,这三伏是一天都不能少的慢慢推进。

等待凉爽的雨,总要三伏之后的秋雨。

到了宋朝灭亡,三伏休假也就成了历史。

元朝简直没有什么假期,比起宋朝长达100多天的休假制度,元朝的假期非常少,每年假期只有十六天,而明朝朱元璋立国之后,假期也不多。

三伏假日和假期就从官方消失了。

但是民间,仍旧强调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谨慎避暑。

那么宋朝这么多年假日的优点和缺点在哪里呢?

一,优点,就是官方假期多,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推动,拉动提升了假日经济。比如宋朝六月,有天贶节,拉动了相关的庙会,赏莲等旅游经济。比如头伏中伏末伏放假,实际也鼓励了官员和民间的夏日消费。宴请,赏莲,旅游,拜访,经济活力十足。

二,缺点,自然是行政管理效率不足,而且官员容易懈怠,造成奢侈腐化的风气。

中伏到来,虽然当代三伏没有假期,但是要做好各种消暑降温的工作,安然度夏。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中伏古诗五首:六月正中伏,炎云中伏初

    三伏之中伏古诗五首,探寻古代的三伏中伏休假制度 三伏,在古代是并行在月令节气之中的一段节日时期。也就是说,三伏属于...

  • 北京园博园依文城堡进行接待

    古诗亦有云:“忆初中伏时,怫郁炎气升”,7月26日是周二,也是中伏第一天,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一年中最炎热的一天到...

  • 苏轼表兄文同中伏诗词|墙外谷云起,檐前山雨飞

    苏轼表兄文同中伏诗词|墙外谷云起,檐前山雨飞 文:枯木 《六月十日中伏玉峰园避暑值雨》 【宋】文同 南园避中伏,意...

  • 中伏

    路边捡花的男子 无辜蹙眉的娃娃 路边锋利的硌脚石 匆匆而过的行人 天 好像没有那么热。

  • 《中伏》

    太阳爬上来 茂盛的酷暑 河流的长歌 弹拨 水草的风度 芙蕖之巅 你的笑脸蓝天映衬 一只蜻蜓 自由悬浮 中伏淌过缓缓...

  • 中伏

    如果不是亲临其境,你永远想象不到,三伏天在地里干活,是一种怎样的滋味。 前几天,一场突然而来的大风...

  • 中伏

    时常便听爷爷说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小时候其实只是听听热闹 长大了,为了自己的梦想 曾经有想过 自己该是时候努力了...

  • 中伏

    天空中 虽然有几片白云 也挡不住太阳照射地面的光线 反射在脸上 感觉灼热滚烫 圆润的脸蛋发出红色预警 炎热天气 防止中署

  • 中伏

    七月流火热风刮 昊日当空洗桑拿 芸芸众生谁最苦 温水锅里一青蛙。

  • 中伏

    中伏 /心雨 水深火热 一切的活者都在汗蒸养生 每一寸肌肤上挂着温暖的露珠 为了平和地呼吸 每一条血流都在奔腾,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伏古诗五首:六月正中伏,炎云中伏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dui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