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一直是一段神奇的日子:有一年中最为激烈的气象奇观,有各种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有趣故事。
也许是因为,在暑假,人体最为贴近动物的状态。
这是一种自然的状态。
我以为,世界的有趣性也在于自然状态。
就比如有趣的梦。很多时候我觉得梦境比真实世界更有趣,因为它充满着戏剧性,永远无法预料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以至于每次醒来,如果不看to-do-list,会觉得新的一天很没意思,因为再也没有超出想象的东西出现,如一场意外的旅程,意外的遇见。
和人沟通是最有趣的,因为你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得到什么答案,两个神经放电的产物,下一秒是冲动还是抑制,你无法预料。这种沟通最好是面对面的沟通,降低了任何一个维度,都会平添很多无趣。
有艺术性的东西能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这种感受又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或者说,我还没有学会用语言表达,因为表达能力只停留在了小学,而后来的只是参考答案和满分作文,以及在社会中流行起来的文化符号。
有趣的对立面的是无聊。人和世界都具有无聊的属性。
世界的无聊不是人无所事事的无聊,相反,世界的无聊在于它的变幻莫测。没有谁每天看日落,因为它是一种习以为常的无聊,但看日落绝对是一种 nD+ 的体验,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再到知觉,虽然它们从本质上来说只是神经冲动,但依然强过任何虚拟体验,虽然时间跨度有一些长。
真正无聊的是这些:信仰、宗教、文化、政党、媒体。它们都是工具,仅此而已。在社会中,只要有人,就有事实、观念的交换。尽管我们总说要分离事实和判断,但人总想分出正确和错误。尽管我的内心是向往纯事实、有情绪、无判断的,但这个爱指责的臭毛病我可能是改不掉了。
一切依赖数据的今日头条系的产品(APP)们几乎可以排入无聊金字塔的第一名,毕竟它们庸俗简单粗暴辣眼睛,在不断刷新底线的同时嘴上还要念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实在是感觉吃相非常不社会主义,但你能怎么办呢,底层和中产拥有的就是时间和钱,你不让他们消费,他们怎么有动力建设现代化社会呢?
所以喂给他们糟粕他们就买,这就是知识付费;
喂给他们爱豆,他们就追,这可能是饭圈;
喂给他们鸡汤他们就喝,这是吃苦奋斗和努力;
最近李笑来被爆出来的录音我虽然没听,但也差不多知道录音说了什么。录音应该挺有趣的。傻逼太多,自求多福。
经历过实习洗礼再回到象牙塔,对人生鸡汤以及推广软文已终身免疫,看到那些俗套的标题,脑子里只有三个字送给它。
市面上99%的号基本上可以5分钟内判断是否有使用价值,尽管关注几百个账号,只看几个账号就成了必然。
因而实习结束后,取关了很多公众号,比如warfalcon(一个把书啃到剩下提纲的号)、插坐学院(一个看起来说职场干货的号)、罗辑思维(没有逻辑也没有思维,只有卖)。人民日报还是继续关注的,单纯是看一看现在的舆论尺度能到什么程度。
能一直关注着且每期都不让我失望的,也只有“反派影评”这一个账号而已,毕竟当你看它的时候,有一种智商被碾压而不是被收割嘲讽的感觉。
当然,其他一些账号也不错,比如默尔索、虎嗅网、计算广告、政事堂、格林威治嬉皮研究公社、老道消息、包邮区、槽边往事等等,它们有内幕,没有鸡汤,有段子,没有人生哲理(虎嗅转载的头条能看,其他的也就一般)。
回到正题。讨论有趣和无聊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可能就是找到个人存在的意义吧。有趣的东西可能会枯燥也可能会有趣,可能会简单也可能会复杂,但是无聊的东西一定是复杂的,而且很难被它感动。爱因斯塔可能说过这句话:“一切应该尽可能简单,又不应该过分简单。”
过去四年,没学会布鲁斯压音,没学会写字,没拍出大片,没走入新媒体行业,没拿过奖学金,没去过中国西部,没脱单,没看过几本书,甚至对思考本身都抬不起兴致。是的,一切都是无,就连码字都是一时兴起,无法持久。
那么,一起做个平庸的人吧。一起平庸,一起无聊,一起有趣。
go die ,放弃。
2018/7/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