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938562/59d4251e8016ce96.jpeg)
过往中的印象只知道傅莹是外交大使,无意间看到她出版的书《大使衣橱:外交礼仪之旅》,讲述了她学习外交礼仪知识完善礼仪实践的成长故事,分享了认识美,寻找美的心灵旅程。同时也通过礼仪尊重他人,从容面对世界。
《礼记》中说,外教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入乡随俗,提前做好功课才能避免唐突和尴尬。
傅莹选衣服的标准从衣服穿破再淘汰,到看着好看,再到穿着好看,一路攀升,尤其从英国留学回来后,对礼节、礼仪有了一些观察和认识,把“美”当作一门知识来了解。衣服是整体形象的一部分,是用来烘托人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在印尼,外交礼仪相当严谨,在正式场合都有明确的着装规则。印尼人有自己的国服,对外国人的着装要求会标识在请柬中,正式场合如果客人衣着不符合礼仪会被谢绝入内。
有一句话:衣如其人。恰到好处的服饰可以让人自信和舒适地融入环境。维多利亚女王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须知从人之外表,常窥其内心,身份愈高,愈需自重。汝一应穿着,须力戒奢华轻佻,一旦恣肆则自尊难存,且有失皇家体统。”
根据历史学家的描述,英国王室对衣着服饰有自己独特的立场,过去500年间的几位女王都深谙服饰和衣着所蕴含的力量,她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对自身形象的表达和把控,曾经是赢得人心和维持长期统治的手段之一。
英国女士通常以女王作为标杆,同时女王也是礼仪的标杆,以自身言谈举止将礼仪表现到极致。她在守时上倾注了一生的执着,她的公务活动都需要提前好久就约定好,无论什么天气、什么环境,她鲜有迟到或者临时缺席的情况。
女王的礼仪,安静,真诚,蕴含着强大的内在力量。“她从大厅入口处开始,与使节和配偶一一握手,说几句话,走到每一位大使面前时,她都表达对使节及其所代表的国家的关心。身边的女侍官有时会轻声提示和介绍使节,她马上就可以找到与这个国家相关的得体话题。”
女王当时83岁高龄,记忆力很好,而且为这次会面做足了功课。如果某个国家的领导人刚刚访问过英国或者有计划来访,她会向这个国家的使节提到这次访问。如果某个国家最近发生了什么大事,她会表达关注。最后,她还会问候使节的家人。
让人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女王表现出的真诚。尽管她戴着手套,握手时却传递出一种笃定的力量。她会看着每位使节的眼睛,听对方讲完话才做回应,谈完再将目光转向下一位使节。人与人交流握手时,目光相接方能传递诚意,外交场合更是如此。
中国人的美,是内敛而深邃的。叶嘉莹先生讲“弱德之美”,一种约束和收敛的、属于隐曲之姿态的美。“弱德”不等于逆来顺受,“弱德之美”所包含的是一种自尊自重、不屈不争之意。
英国哲人培根曾有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意思是说,一个人的美丽在于外表、形体和言谈举止三个方面,而这三美的重要性层层递进。显然,内外兼修,是美的最高表现。
在中国成长为世界级大国的今天,我们如何看待全球多元文化的并存发展,如何在自己所处的位置恰如其分地展现风采,如何更好地营造与世界、与他人的关系,这些与个体息息相关的内容。年轻的一代要培养守时、守信的好习惯,树立起通过尊重他人赢得尊重的能力和品格。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38562/261a0fe9a22a0a48.jpeg)
网友评论